首页 > 文旅访谈 > 列表

西充英才辈出耀华夏

2019-07-18 14:32:38   来源:文旅杂志     作者:吉怀康 

  1000多年以来,西充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西充人最值得骄傲和引以为自豪的坚忍不拔、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为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世世代代的西充人抱定“栽桑种桐,子孙不穷”的信念,固守“穷不丢书,富不离猪”的传统。千年以来,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赢得了闻名遐迩的口碑。本文精选几位西充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人物以飨读者。

  为民祈福识谯周
 
  谯周(公元200―271年),字允南,西充槐树镇人。他是三国蜀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被誉为“蜀中孔子”。
 
  谯周幼年丧母丧父,靠舅父抚养成人。后来为官,胸怀坦荡,以“忠笃质素为行”。后主好游观,广增声乐,他上书劝谏,希望后主以史为鉴,勤于国事,后主不听,他被贬为中散大夫。公元253年,姜维掌握军权后,不断对曹魏发动战争,伤亡惨重,百姓凋瘁,引起蜀汉人民的不满。谯周又写了《仇国伦》,指出了包括诸葛亮在世时的经验及教训。
  公元263年,魏伐蜀。当时蜀国户籍仅28万户,人口94万,守卫成都的兵力不过4万。宦官黄皓专权,姜维长期驻军沓中,不敢回成都。当魏军长驱直入,兵临成都时,朝野震恐,惊慌失措。谯周独能客观、清醒地审时度势,不随声阿附,公开提出降魏主张。
 
  作为历史学家,谯周明知有背负“卖国求荣”的千秋骂名,但道义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他义无反顾地走向地狱。其实,在舆论一边倒的情势之下,谯周独能洞察历史走向,坚持正确的路线,如狂风暴雨中的高山大树,惊涛骇浪中的艨艟巨舰,值得人们仰视。蜀降魏,不仅避免了蜀国生灵涂炭,成都沦为废墟,客观上也顺应了中国历史“分久必合”的大势所趋,为以后的“王浚楼船下益州”“三国归晋”奠定了基础,缩短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后大一统艰难而痛苦的历程。他的学生陈寿在《三国志》中明确指出:“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谋也。”
 
  佛学大师宗密
 
  钟灵毓秀的巴山蜀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俊彦奇才,而他们的高行奇踪,又给这灵秀的山水披上了更为神奇的色彩。
 
  宗密(公元780―841年),俗名何炯,西充凤凰山下鹭鸶沟人。宗密被视为如来第三十九代法孙,华严宗五祖。唐圭峰禅师传法碑称:大师于菏泽为五世,于达摩为十一世,于迦叶为三十八世。因常住陕西鄠县圭峰兰若,故世称圭峰禅师。唐文宗大和九年,因召问佛法大义,赐紫衣方袍和“大德”称号。武宗会昌初,坐灭于兴福寺塔院。
  宗密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学者,著作甚多。宋《高僧传》卷六作“凡二百许卷”。宗密所处时代,政治黑暗,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藩镇割据,乃至教门冲突都非常严重。宗密为了调和社会矛盾及教派纷争,有意识地融合佛教同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他对中国思想史和宗教史的贡献,主要在这一方面。宗密提出融合论,即以佛教为主体而融合儒释道三教,同时在佛教内部融合禅教、融合渐顿。即三教合一、禅教合一、渐顿合一。由此,使佛教走上了融通之路,提出了未来佛教发展的总体思路。他的学说成就赢得了后人的尊重,任继愈评定他是“唐代中后期最大的禅宗学者”;吕澂认定他的思想“代表了中国佛教最高峰的思想”。董群教授称他“无疑是唐代第一流的思想家,他在中国佛教的心识论、判教观、修为观上都达到了正统佛教的最高水平,同时又为中国佛教未来的发展指示了基本的方向”,还“激发了宋明理学本体论的建立和完成”。
 
  受过儒家熏陶的宗密有着浓重的悲悯情怀。在唐文宗时,宫中太监专权,宗密曾被卷入“甘露之变”的政治斗争中。宰辅李训等人伪造“甘露瑞祥”,拟借观看甘露的机会,杀死擅权的太监仇士良等人。事情败露后,李训逃到终南山宗密的寺院中躲避。此事被太监仇士良得知后,宗密被逮捕下狱。审讯人“面数其不告之罪”,要处死他。宗密面对死亡的威胁,怡然自得地说:“贫道识训年深,亦知其反叛。然吾本师教法,遇苦即救。不爱生命,死固甘心。”宗密的这番话,竟打动了审讯他的人,免除了他的死罪。
 
  清子廉自律的长沙王后裔刘文琦父
 
  刘文琦,字德华。在西充的世家大族中,刘家算是血统、出身最为高贵的了。刘家的先祖刘式乃是汉代的长沙王,进士出身,为官清廉,酷好读书。刘式死后,没有留下田庄产业,只留下书籍数千卷。他的夫人称之为“墨”,希望后世子孙都能在墨庄里辛勤耕耘,继承这份祖业。刘式的后代因此都以“墨庄堂”为堂号。他们的数世孙刘锡卣中淳祐进士,任职重庆府。到明代,其后人始迁入西充。
  墨庄刘氏的这一优良家风一直在西充传承不息。明万历年间,刘文琦进士及第,授职湖南麻城县令。其父刘启周马上写信警告他:“我家出自墨庄,祖上的清白你必须始终牢记在心。麻城这个地方,土地贫瘠,百姓穷苦,你千万不可盘剥老百姓,中饱私囊,以求自肥,辱没我们美好的家声!”
 
  走上官场的刘文琦到任后即大刀阔斧,一下子就砍去麻城税收的三分之二,老百姓大受其福。麻城人民非常爱戴刘文琦,他清廉的名声在湖南首屈一指。后来,刘文琦再升陕西参政,主持修建瑞王殿,手中掌管着巨额的经费钱粮。他不仅没有从中牟利,而且在大功告成后,即将剩下的钱物全部上交国家。为此,朝廷嘉奖其为“清白吏”。
 
  “父子四进士”的马廷用家族
 
  西充紫岩场的马氏老祠堂有一副对联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四进士;兄翰林,弟翰林,兄弟两翰林。”这个马氏就指的是马廷用家族。西充的这一支马氏为著名的书香门第,名门望族。至明代马廷用,不仅出了父子四进士,明清出了祖孙五举人,重要的是他们做官清廉。
  马廷用(公元1446―1519年),字良佐,号紫崖。马廷用于明成化四年戊子科举于乡,高中第一而名震都下;后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进侍读学士。他曾参与修《大明会典》,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他居官廉洁,曾代理南京户部,适逢荒年,他不走惯常程序,而是先发廪救灾后申报朝廷,全活甚众。成语“先赈后奏”就是因他而起。他特别擅长经学,为时人所推崇。归家后,常以清白训诫子孙,三个儿子也都中进士,成为国家栋梁。
 
  长子马金中进士后,累官浙江布政使,所至多有惠政。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鄱阳感盗”。话说马金告官还乡之时,舟行至鄱阳湖,遇水贼李金钩,本欲劫杀之,后得知被劫之人是马金,李遂“惊愕谢去”,反“转持五百金”赠马金。马金婉言谢绝,并谕之以义,晓之以理,李贼感化,“不复为盗”。马金归家后,马廷用见儿子箱箧甚多,疑为有赀,立即命家人打开箱箧,全为文卷,这才转怒为喜。
 
  马晋明是马廷用长房孙,他与儿子马云锦,时称“三凤”的三个孙子马士琼、马士玙、马士玠皆中举,成就“祖孙五举人”的佳话,而且都为官廉能有声。
 
  马士琪(?―1719)是马廷用的玄孙女,清代著名女诗人。她14岁便蜚声诗坛,名震巴蜀。
 
  “嘉靖八才子”之一的任瀚
 
  任瀚(公元1501―1593年),字少海,今西充多扶镇任村沟人。明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明嘉靖八年进士,廷试为二甲,考庶吉士得第一名。明世宗称赞他“直词绝识”,名冠海内,为“嘉靖八才子”之一,又与杨升庵等合称“蜀中四大家”。
 
  任瀚自幼聪颖,少怀用世之志。任考功郎中后,凡有事先以姓名相托者,他皆罢去不问。经他考察不合格的官员,一律去职。由于不徇私情,不谙官场生态,被人视为“木头人”。明嘉靖十一年,任瀚改任左春坊左司直,兼翰林院检讨,并任经筵讲官。他不愿与腐败官员同流合污,遂于嘉靖十九年辞官回到南充,在栖乐山研读《易经》,并从事教育。
 
  任瀚著述甚丰,有诗、序、记、碑铭、书、辩、策、对联等,集子有《春坊集》《钓台集》《河关留著集》《任文逸稿》《任诗逸草》《海鹤云巣对联》等。
 
  “一门三翰林父子两帝师”之黄辉
 
  黄辉(公元1554―1612年),明学者,号慎轩,西充县扶君乡黄家沟人。19岁成为四川解元,明神宗万历十七年中二甲进士。因其文学、书法俱佳,被时人誉为“诗书双绝”,曾担任山西主考官。万历帝喜其精明练达,擢升他礼部右侍郎,让其主事詹事府,并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担任东宫日讲官。因而后世又尊称黄辉为“黄太史”“黄宫詹”“黄宫伯”“黄少宫伯”等。
 
  由于黄辉的父亲黄子元是万历皇帝的谕德老师,黄辉是泰昌皇帝的老师,因此,黄家沟黄家祖祠至今尚藏有明朝皇室敕赐的“父子承恩”匾。黄辉的弟弟黄韑也是进士,兄弟二人都被万历皇帝钦点为翰林。黄子元也因子而贵,被万历赐翰林院学士,所以,便有了“一门三翰林,父子两帝师”的殊荣。
  “川北圣人”张澜先生
 
  张澜(1872―1955),字表方,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
 
  张澜5岁就开始参与农活,自小养成勤俭节约、不畏艰苦的美德。23岁结婚之前,他没有穿过新衣新鞋,都是捡兄长的穿,补丁重补丁。
 
  1917―1920年,张澜出任四川省长,被誉为“布衣省长”。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后,他每月有200元办公费,但他从未领取过。张澜终身穿布衣,头戴瓜皮帽,脚穿青布鞋。1949年开国大典迫在眉睫,工作人员请示张澜是去订做还是去买一套新衣。张澜说:“就穿这件长衫,不是很好吗?”
 
责任编辑:杨君

上一篇:彭杨迪 南充是我心中最美的记忆
下一篇:面塑艺人:张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