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访谈 > 列表

面塑艺人:张雄志

2019-07-18 15:08:39   来源:文旅杂志     作者:陈昌明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可追溯到汉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面塑最早源于人们祭祀神灵和祖先用面粉捏制出的一些牛、羊、猪、马之类的贡品,后经民间艺人的不断完善、创新和传播,才得以传承下来。中国的面塑捏制风格,北方古朴、粗犷、简练、深厚,南方细致、优美、精巧。人们对这种只用一捧普通的面粉加上色彩便能捏制出的各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花鸟鱼虫等形象的民间艺术,无不赞叹不已,拍案叫绝。
 
  在西充,就有这样一位民间艺人张雄志。
 
  张雄志,1947年出生于西充县车龙乡,自幼酷爱美术,特别对古老的民间艺术十分崇拜和珍爱。小时候在街上看到有民间艺人吹糖人、捏面人,总要目不转睛地看上半天,直到艺人收了摊子才想起回家。他很想拜他们为师,但这些艺人都是外地人,四海为家,父母也不敢把儿子托付给一个四处漂泊的外乡人。1987年的一天,张雄志在南充仪凤街又看见一位老艺人在捏面人,便急切地前去观看并和他攀谈,得知他是山东菏泽人,姓李。张雄志亲眼看见了老艺人捏的《西游记》人物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个个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对老艺人的一手绝活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再次萌生了拜师学艺的念头,便与之交谈,并拜老艺人为师。
  张雄志跟着师傅在南充附近的县城和乡镇学习了一段时间,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艺,还试着捏了些花、鸟、鱼、虫之类的小玩意,对他的这些小作品师傅还是挺满意的。他急切地向师傅求教更难的技术,但有些东西艺人们很保守,对过经过脉的关键技术是不肯轻易传授的。师傅说:“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各人,要靠自己去摸索、去实践。”技术只学到了一个“皮面”,张雄志心有不甘,以后只要听说西充来了面塑艺人,他总要想方设法去观看,细心观察别人的每一个细节,临走还要买上几个面人带回家,一有空就拿出来琢磨。同时他还四处查找面塑的相关资料和图像、视频,追寻艺术真谛。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张雄志基本掌握了面塑的全部技艺和操作程序。
 
  经过20多年的摸索实践,张雄志最终全面掌握了面塑的关键技术和要领,现在他已能制作《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刘备、张飞,《水浒传》中的武松、李逵,神话中的四大天王、护法韦驮、如来佛祖,戏剧中的吴平、周仓、秋江、楚霸王等人物形象。这些作品形象生动,人物特征明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张雄志的面塑艺术,同时也引起了新闻媒体和画报社的关注。
  张雄志的面塑不仅继承了传统技艺,同时还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和发展,为适应现代孩子的喜好变化,也能捏一些卡通人物,如喜羊羊、灰太狼、熊大熊二、光头强、奥特曼、福娃等。张雄志说,面塑艺术虽然上手快,只要掌握一些常用手法就能捏制出一些简单的人物、动物,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形象逼真也并非易事。他说,以前的面人不易长期保存,但经过他长期摸索和反复实践,现在他捏的面人能不霉变、不开裂、不褪色、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张雄志说,面团和制是面塑的关键环节,制面的好坏直接影响面塑的成败。他说,和面时要加水适当,加多了捏制时要粘手,还容易变形,加少了又不易粘连,所以加水不仅要根据面的多少来定,还要考虑天气因素,气温高就多加一点,阴天就少一点,夏天还要加上适量的白矾,以防霉腐和虫蛀。据张雄志讲,面塑使用的颜料主要有红、黄、绿、蓝、白、黑几种,制作时使用的工具有拔子、滚针、竹签、梳子等。捏面人的基本手法是搓、揉、挑、压、滚、接、粘。
  张雄志说,捏面人的关键是其作品造型,要体现人物或动物的个性特征,这就要求作者平时要细心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将人物、动物的形态烂熟于心。他说,捏制人物的关键在面部,捏制动物的关键在动作特征。比如捏猪八戒时主要突出它的耳朵、鼻子和肚子,捏孙悟空时则突出眼睛和手上动作,这样才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捏的是什么。张雄志说,作为一个民间艺人,还要了解历史,要有相关的知识,如果你捏的张飞拿的是大刀,关羽手里拿的是一杆枪,别人就会小看你,认为你不怎么样。张雄志说,捏面人第一步是在竹签上塑出头部,然后塑下肢、躯干,如有腾空打斗动作,还要用铁丝做支架。面塑人物造型与服饰要同时进行,这是因为面塑一经受力就容易变形,这就要求面塑艺人技艺和手法既要娴熟又要灵巧快当,三五两下完成整个作品。
  在谈到面塑这门技艺时,张雄志不时流露出忧虑和不安。他说,现在像面塑这样赚小钱的生意无人愿做,他担心这门传承了上千年的民间技艺可能就要失传了。
 
责任编辑:杨君

上一篇:西充英才辈出耀华夏
下一篇:张氏五姐弟——从回乡报恩到返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