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观察 > 列表

武侯祠:青石板上的水洼

2021-06-03 10:04:51   来源: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作者:赵黎阳 

  在这个慵懒的午后,乌云从天边滚滚而来,武侯祠门口依然聚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参天的松柏在骤雨前的狂风中摇曳,“汉昭烈庙”牌匾上的金字依然熠熠生辉。
  最后一丝阳光消失在遮天蔽日的乌云后,炎热潮湿的空气中夹杂着无力的蝉鸣,天空变得阴沉,天光也渐渐减弱。一颗晶莹的水珠从天而降,紧接着是第二颗、第三颗……全都拍扁在青石板上,暴雨倾盆。
 
  雨珠洒落在屋顶上,红墙灰瓦间遍布的青苔等到了久违的润泽,浸满雨水的苔叶也越发嫩绿可爱了。沿着屋顶的排水沟,潺潺的雨水顺着瓦当冲出房檐,在空中形成一条条断线的珍珠,粒粒珍珠砸向地面,迸发成一朵朵雪白的水花,四散溅落。不久,原本干燥的青石板上便积起片片水洼,像打碎的镜子,反射着天空。青石板毫不在意,静静地享受着这难得的温润。
 
  镌刻着《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的唐代石碑依然稳稳屹立在风雨中,在一千两百多年的岁月里,它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却始终带着作者柳公绰的风貌,承载着历朝历代人们对诸葛亮的仰慕与钦敬,默默见证着历史。雨水顺着碑身流下,荡涤了尘世的铅华,让历史的印记再次清晰了。
 
  庭院中,黄葛树高大的树冠直指苍穹,面朝低压阴郁的天空,尽情拥抱风雨的洗礼,虽然栉风沐雨,却依旧离离矗矗。翠绿的树叶随风飘摇,有的在雨滴的击打中应声而落,在风雨中旋转飘零,那是生命最后的礼赞,最终落叶归根,安详地躺在树根旁的青石板上,等待着为大树增添新的生机。
 
  一些落叶却按捺不住,乘着柔和的西风,在雨滴的包裹下飘落在静远堂的屋顶上,静远堂前雕花撑弓的八根檐柱在这风雨的映衬下更加庄严肃穆了。屋顶的尖山式单檐歇山、青筒瓦、飞檐翘角,并嵌瓷片碎瓦,塑动物花草,正脊两端鸱吻卷翘,在雨中若隐若现,也越发神秘了。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时任四川盐茶使赵藩似乎顿悟了用兵之法与治蜀之道。诸葛亮年轻时,怀着兴复汉室的理想来审时度势,被名士们视为识时务的俊杰。认为,一个人能不能审时度势,使自己适应发展变化的客观形势,是个人荣辱和事业成败的关键。在施政治蜀中,诸葛亮十分注重从实际出发。但如何才能在宽与严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如何在施政中把握一个度,这的确是留给后来人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
 
  蝉鸣消失了,雨声中裹挟了新的声音。蟾蜍耐不住寂寞,也都出来迎接雨露。慵懒地趴在青石板上的水洼里,浸润着天然的凉意,随性鼓着两腮,咕咕的叫声此起彼伏,与淅沥的雨声交相呼应,也为这凄冷的景象平添了几分生机。
 
  远处的荷塘在暴雨的映衬下,宛如铺上一层白纱。在这夏末秋初的时节,花瓣早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硕大的莲蓬,在雨中不住地点头。婷婷的荷叶盛积着雨水,如碧玉盘中的一汪水晶,跟随着雨点的节奏翻滚跳跃,不时又弯腰赶走积水,水珠顺着叶脉囫囵滚下,将池塘里的浮萍打散,瞬间不见了。
 
  锦里古街,烟雨朦胧,宛如江南水乡,印证了“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千古绝唱。“锦里”原是秦汉三国时期成都以织锦售锦为主的一条古街,历代文献词赋多有记载。蜀锦在三国蜀汉时期也占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地位,诸葛亮说“决敌之资,惟仰锦耳”。如此发达的蜀汉织锦业,使成都成为三国时期锦文化的代表。
 
  青石板默默注视着周围发生的一切,无论是飘落的树叶抑或是慵懒的蟾蜍,青石板都包容如常。水洼如镜,支离破碎的倒映着昏黄的天空,不时被雨滴砸碎,水珠飞溅,砸碎更多的水洼,霎时又平静如初。
 
  雨声消失了,蟾蜍躲进草丛,知了还在清理湿冷的翅膀,宁静笼罩了雨后的大地。天空不再暗淡,空气也无比澄澈,地面升腾起朦胧的氤氲,留下的,只有那青石板上的水洼。  
 
  责任编辑:王美裕

上一篇:打造城市超级IP “激活”东坡文化
下一篇:东坡老家 文化“航母”乘风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