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北部。甘洛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是凉山州的北大门,也是汉、藏、彝杂居之地。
吉日波,彝族的神山,据说是甘洛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相传坡朋土司以吉日波神山为中心开垦了梯田,每年4月下旬,正好是梯田放水插秧苗的时节,也是观赏甘洛普昌梯田的最好时间。
最美的梯田
普昌梯田是甘洛的粮仓。
相传普昌梯田最早由坡朋土司以吉日波神山为中心开垦而成,在1974年又进行了扩建,后因行政区域的划分几经变更,我们今天所说的普昌梯田,实际上是包含普昌大坝(坪)、阿尔地坝(坪)、石海梯田。
“普”意为田地,“昌”意为山,“普昌”则意为“肥沃的田地”。
据当地政府不完全统计,普昌梯田现有13000多亩,其中普昌大坝有3000多亩,石海有5000多亩,阿尔有5000多亩。而从卫星地图上粗略统计,这三个区域的梯田超过3万亩。
每年春夏交替之际的4月下旬,正好是梯田放水插秧苗的时节,也是观赏甘洛普昌梯田的最好时间。
因山形变化,梯田之间的落差较大,在长达300多米的缓坡上,梯田层层叠叠,如台阶紧凑相连。梯田大小不一,陡坡处的梯田窄不足1米、最宽也不过2米,但最长的可达100多米。
放足了水的梯田映着天色,像极了一块块七色的大玻璃。
从高处俯瞰,梯田的颜色极为丰富,像彩色的版画,又似调色盘。
蓝色的天空映在梯田的水面上,翠绿的秧苗层次分明,红土、黄土和黑土也各自裸露,色彩斑斓、绚烂美丽。
恍惚中,竟以为这是织女的锦缎,又像是阿妈用来织布的彩线,一丝丝一条条,在吉日波神山下,每一块梯田身着彩衣,顷刻间就变成曼妙女子,婀娜多姿。
“金字塔”神山
吉日波,彝族的神山,据说是甘洛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位于甘洛县城的东南方向,距县城17公里,在石海乡与阿尔乡的交界处。
吉日波海拔1600多米,相对高度500米左右,坡度在50-60度之间,方圆不足0.25平方公里。在崇山峻岭的包围中,山体呈金字塔状的吉日波并不高大,仿佛伸手可触及。
吉日波从彝文直译为吉日博,又名吉日波,民间传为吉日坡。“吉日”指天上的星星,“波”即山,吉日波就是闪闪发光的山。伫立在甘洛河谷之上的吉日波,在耀眼的太阳下闪着金光,因此彝族人将其奉为神山。
吉日波山所处大凉山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断层组成。其中的汉源—甘洛断裂,奠定了这一地区现今构造格局主要由浅表性的逆冲推覆作用形成,以浅表性的脆性破裂为主,受四周小断层的围限,以及流水的切割,形成的断块山。
另外,早古生界寒武系、泥盆系地层逆冲至2亿多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峨眉山玄武岩和沉积形成的阳新组灰岩之上,根据地层厚度估算,其垂直断距小于1千米,局部地段存在垂直落差达500米的断层崖。断层崖后期受东侧海拔达4288米的马鞍山多条冲沟横穿切割,形成断层三角面,加之山体为坚硬的峨眉山组玄武岩,也有利于塑形,于是便形成了酷似金字塔的吉日波。
吉日波的四面是断层,半山腰有一条乡道,通往石海乡和阿尔乡。以乡道为界,上面是树林和浅草,乡道以下的斜坡上是梯田、旱地和房舍。四围的高山绵延不断,形成一个天然的环形屏障。
神山与梯田
对于梯田的形成和历史,目前找不到相关的文献记载和历史资料。当地的长者和有学识的人只说从记事以来,这一带就是梯田。凉山州其他地区的彝族人均以荞麦、玉米、土豆为主食,而普昌地区的彝族人却以大米为主食,当地人提到玉米和土豆时,都认为是外来词汇,如土豆(洋芋)在彝语中是“yang you”,玉米是“ei mi”,而水稻在彝语中说的“che”在很早就记入了彝文典籍,并且在彝族的古文籍中明确提到过坡朋土司种水稻,但具体年代已不可考证。
从地质地貌的角度来看,吉日波北东方向的马鞍山海拔4288米,而普昌、石海、阿尔一带的海拔仅1100-1300米,其相对高差有3000米,地形起伏较大。
由于构造活动强烈,风化强烈,加之高山冰雪融水丰富,暴雨强度大,形成大量松散堆积物。而在马鞍山山顶一带,地形坡度大,沟槽狭窄,随着沟床的不断刷深,两侧岸坡坡度加大、临空面增高,沟槽两侧不稳定岩土体发生崩塌或滑坡而进入沟道,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来源。在普昌镇、阿尔乡及吉日波一带,沟口开阔,地形平坦,为泥石流堆积提供了场所,极易形成泥石流堆积扇。通过后期地貌抬升,人为改造,形成今天的梯田美景。
梯田与农耕
早前听闻,阿尔乡的彝族人过的是半农半牧的生活,每年只种一季水稻,同时他们还在水田里养鸭子和鹅。高山上放养着成千上万的牛、羊,家里还养有猪,每年水稻收割后,梯田就变成了天然的牧场。
阿尔乡的彝族人种水稻,还有“吃新”一说。
“吃新”是每年水稻刚开始成熟时,抽取一些最先成熟的谷穗回家,放锅里用火炕干,然后用“碓窝”将米捣出来,再取一些陈米混合煮成饭,同时还要杀鸭宰鹅。这些食物一部分用来敬“土地神”,另一部分用来和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品尝。
在阿尔乡彝族人的概念中,鸭等同于羊,鹅等同于牛,加之它们又都长在梯田里,理应用来供奉神灵。阿尔乡的彝族人家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这种习俗有别于很多地方的彝族人——如若遇上村里有人家办丧事,每户煮十斤米的饭,送去给主家待客用。其它区域的彝族人遇上这种事,则大多送玉米粑粑和荞麦馍馍。
阿尔乡是歌手吉克隽逸的家乡。阿尔乡还有民间艺术月琴演奏的传承人,彝族传统娱乐竞技“磨儿秋”的传承人吉马德胡,还有在农忙中见缝插针的绣娘吉潘夫吉莫,很大程度是跟当地的农耕文化有关系。
守望神山,种稻吃米,早已经是阿尔乡彝族人的生活常态,梯田是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粮仓。这些彝族人辛勤地耕种在吉日波神山下,与碉楼为伴,不知不觉中将生活过成了诗。
责任编辑:胡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