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访谈 > 列表

道安:甘愿青丝换银丝

2019-10-16 12:03:38   来源:文旅网     作者: 

  
  人物介绍:
 
  成都国家级非遗银花丝传承人,成都金银制品厂负责银花丝、首饰、旅游工艺品设计和制作,从事银花丝制作工艺30多年的道安,1999年发明设计出第一幅银花丝画,并在2001年7月13日,获得国家专利。2009年,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作为全国唯一掌握银花丝技术全部流程的老艺人,30多年来一直走在守护这项千年技艺的路上。
 
  十年磨一剑
  从小,道安就喜欢书法和美术。初中开始,她就进行了系统的美术学习,白天上文化课,晚上在夜校学习绘画。1980年,18岁的道安高中毕业后,通过美术考试进入成都金银制品厂。最初,道安被分配到新产品设计试制组,跟随温晓秋老师学习银花丝制作技艺。
 
  “第一次见到银花丝作品,就被这个精美的艺术品征服了。”道安说,自己先前从没听说过银花丝,工作后,才知道这竟然是一种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
 
  进厂之初,道安只负责设计,但银花丝的设计并非靠凭空想象。道安首次坐上工作台,面对的是一堆锤子、镊子、锉刀、剪刀等毫无美感的工具,这与她想象中的“精美”毫不沾边,如果不是对工艺美术的热爱,那时的道安可能就打了退堂鼓。
 
  “记得我第一次设计《凌空天鹅》时,只想到画出来漂亮就行了,因为没结合制作去设计,所以初稿根本无法制作。”道安回忆道。正是经历了这一次次的失败,加上毫不气馁的探索,道安很快成为既能设计又能制作的工艺人才。
  刚学习银花丝制作技艺时,道安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看似精细的手工制作,其实全是体力活儿。学员王莉说,银花丝技艺学起来很辛苦,经常要用手按压银丝,手指会脱皮、流血。银花丝制作工序非常复杂,从银材料提纯开始,包括拉丝、手工铰合、焊接、洗色、抛光、防氧化处理等数十道工序,仅仅把提纯的银材料拉丝成形,就要根据不同部件的需求,拉出各种规格的粗细丝,最小的仅仅0.08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有的作品甚至需要反复三十多道工序才能达到效果。而这当中,还要涉及物理、化学、冶金、机械加工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完成,十分复杂。完全掌握这些技艺,道安用了十年。正因为银花丝苛刻的加工工艺和复杂的制作程序,导致这门技艺的精髓面临失传。“现在全国范围内,能掌握银花丝技术全部流程的人,只有我一个。”道安说。
 
  独创专利银丝画
 
  1999年,成都金银制品厂改制,道安“赋闲”回家,曾经出口创汇的高档货,渐渐失去了市场。银花丝摆件小则几千元、大则上万元,普通家庭很难接受,国内外市场走低。银花丝上千年的传统技艺日渐衰落,步入困境。
 
  眼见研习多年的手艺沦落,模糊的责任感、使命感给了道安创业的动力。32岁的道安决定离厂自立门户,成立工作室。
 
  制作银花丝的很多工具无法在市面上买到,道安的丈夫就亲自选材,慢慢磨制;焊料和洗色化学品的比例不合适,银花丝总也洗不亮,道安的丈夫一遍遍地称量调制……
 
  如何研制出新产品、开拓银花丝的国内市场?设计出身的道安,逛商场时从一幅贝壳画受到启示:“能不能把银花丝也像贝壳一样装进画框呢?”经过反复设计和修改,她的第一幅银花丝画——《一帆风顺》诞生,人物、山水、戏剧、脸谱……道安欣喜地发现,银花丝画不仅装饰性强,表现内容也更丰富。同时,用料省、成本低,放在画框里还解决了银暴露空气太久容易氧化的难点,工作室一下就接到500件订单。
 
  2001年,银花丝画获得了国家专利。去年,道安还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银花丝品牌,希望通过品牌优势,为银花丝技艺打开更宽阔的市场。近年来,道安在各种展览和评选中获奖无数:2004年,四川省优秀旅游纪念品评选,银花丝画挂屏《千年古堰》获金奖;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三英战吕布》夺得优秀奖。
 
  女儿传承接力
  现在的道安工作室已有12名手艺人在做银花丝。从1999年开始,道安工作室先后招收过20多名学徒。“收学徒最开始都是倒给他们钱的,但依然留不住人,更别谈开班授课了,焊接环节到现在也只能我来做。”道安说,焊接环节最辛苦,要面对近1000℃的高温,不能吹风扇、不能开空调,因为空调和电扇会影响气流,干扰到焊接火焰的方向,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很多人都受不了。
 
  夏日,为了让工人在无空调、无风扇环境下稍微舒适一点。道安把新工作室选在了青羊大道某小区的一楼,地下室带天井,通风却不直吹,焊接的时候稍微好点儿。
 
  焊接工序是整个银花丝技艺中最难的步骤,因为银的热胀冷缩特性尤为明显。所以在银花丝立体摆件的焊接过程中,容易造成作品的变形;如果焊接材料的配方不好,还会出现明显的焊点。要处理好变形的问题,就需要艺人非常有经验,同时还需要掌握焊接材料的独家配方。
 
  唯一让道安欣慰的是,女儿王晓璐继承了她的技艺,银花丝有了传承人。道安说,一开始我并不希望她学这个,因为连我自己都觉得太苦了。但看到女儿真心喜欢,我就接受了她。虽然还在坐月子,王晓璐仍然关心着自己设计的新作品,不时打电话到工作室沟通细节。
 
  王晓璐上大学,学的是工艺美术,这么美的东西不应藏于深闺。她把银花丝元素创新运用到耳环、项链、手链等首饰设计中,加上烧蓝、珐琅、镶嵌等技艺,为银花丝工艺品带来了时尚气息。
 
  80后的王晓璐,在继承母亲传统手艺的同时,也希望给银花丝注入更多的装饰性与实用性,让“放下身段”的银花丝走入寻常百姓家。除了设计单品饰物外,她还在品牌的包装与推广上进行开拓,实现产品设计、生产、包装、推广一条龙的良性发展链条,希望将道安银花丝打造成家喻户晓的时尚品牌。
 
  与此同时,道安还与女儿一起尝试工艺创新。以前的银花丝都是平面的,她们根据年轻人的喜好,将浮雕、镶宝、烧蓝等立体制作技艺运用到银花丝的设计制作上,让银花丝更具观赏性与装饰性。其次,她们还创新性地将珐琅技艺融入素色的银器制作上,通过珐琅技艺的烧制,让纯净素雅的银花丝有了全新的光泽和色彩,深受消费者青睐。  
 
  责任编辑:张佳

上一篇:丝丝入扣 浑然天成——记国家级非遗“瓷胎竹编”省级传承人谭代明
下一篇:一方人 唱响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