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观察 > 列表

康养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2021-07-05 17:03:55   来源:文旅网     作者:高娜 

  我国正处在人口老龄化急速发展的过程,面对这样的境况,国家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来改善亚健康状态与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201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快发展健康产业,促进健康服务与旅游深度融合。”2020年9月22日,习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再次提到,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康养旅游,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全民健康,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本研究认为康养旅游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为基础,通过体育旅游、农村旅游、文化旅游以及医疗的方式,来达到强身健体、舒缓身心等目的的旅游活动。
 
  体育康养
 
  体育康养融合的出发点在于治未病,两者具有融合发展的先天优势。信息技术,是康养旅游融合发展和升级的关键要素。体育康养旅游,要在认知、体制以及政策法规上打破两者界限,使得体育康养旅游拥有更丰富的内涵,形成利民的一系列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
 
  体育康养旅游通过山地健身旅游、水体游憩旅游、康体健身型旅游、传统体育康养主题的研修活动,建设体育康养基地、运动公园等形式,将体育旅游融入康养产业中,能够使消费者达到身心愉悦的康养目的。同时融合后的体育康养旅游产业的内涵会更丰富,产业的增值能力也会更强。
 
  四川峨眉山七里坪体育康养旅游基地,是全省乃至全国配套最齐全的体育旅游康养基地,将银发、女性、亲子以及户外人群都列为核心消费人群。针对各类不同人群,开发了观光步道和滨水游憩道、峨眉山滑雪场、登山、山地自行车、山地定向运动、野外拓展训练基地、山地瑜伽、峨眉武术、森林徒步穿越等不同类型的体育旅游项目。
 
  在传统体育方面,太极拳在海南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不同类型的赛事在海南上演,如三亚国际武术节、海南武术套路公开赛、国家级甚至国际级太极拳盛会等。太极拳具有调养身心、滋养心灵的作用。加之海南优越的地理环境、舒适宜人的气候,吸引了大量康养人士以及太极拳爱好人士驻足,因此太极拳等传统体育运动在海南康养旅游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医疗康养
 
  随着参与人群与医疗范围的扩大,医疗康养不再局限于患者与国际的范畴。医疗卫生领域属于康养产业的一部分,其中医疗的部分主要为事业,非医疗部分远远大于医疗部分。
 
  目前国内的医疗养生旅游以护理疗养为主,人群多为老年人与中高端人士,主要为中医药康养旅游、药王谷度假旅游、保健旅游等。但不止老年人群与亚健康人群,社会各个群体都属于康养市场的范围。医疗康养定位的是中高端线路,对生态环境有很高的要求,空气、水质、阳光等。但目前也有针对普通大众的医疗康养体系,通过现有的医保定点医院,建立完备的医疗体系,建设康养社区医院,为中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上门服务,建立数据化健康档案。
 
  荷兰特伦戴尔康养小镇位于环境优美的郊区,依托当地舒适的自然环境,整合了中医、西医、医疗和保健等各种优势资源,设施齐全,这种开放式养老的小镇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与社会隔绝的养老院形象。同时在运营的过程中,也十分注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会通过互联网来了解外界的信息、十分注重兴趣爱好、时常与外界联合举办聚会等,有着丰富的文化社交活动和全面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当地康养产业以及养老事业的发展。
 
  文化康养
 
  文化旅游资源是康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有助于推动康养内涵的构建,同时康养产业可以促进文化旅游资源更广泛地传播。特别是一些濒危没落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借助康养产业得到科学的开发与利用。
 
  养生文化、孝文化、节事文化等都是康养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养生文化是人们接触康养的基础,其中饮食文化追求低热量、低糖、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四低一高”的膳食结构,降压降脂、有机、健康以及绿色等的理念,以及养生书院、养生禅院等文化形式。孝文化是构成康养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孝以亲情为主要纽带,通过孝文化论坛、慈孝大讲堂、评选“养老之星”等来丰富康养文化的内涵,融洽代际关系,可以促进社会和谐。节事文化有助于传播康养文化,康养文化中蕴含着节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相辅相成。
 
  广西大明山被中华中医药协会授予“中华特色养生名山”称号。大明山是一个巨大的天然药用动植物园,除大石铲文化、青铜文化、龙母文化、贝丘文化外,还创造了当地独有的医药文化与养生文化,为中华医药文化和养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不仅医药文化,传统体育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康养产业是一脉相承的。康养基地建设和传统体育养生融合也是有必要的,是满足群众需求的,有利于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也是符合国家康养产业发展方向的。
 
  农业康养
 
  农业旅游资源具有自然地理环境和农耕文化的优势,而且乡村旅游与康养旅游在开发资源上具有天然的关联属性,便成为了康养产业开发和投资的热点。农业对接康养服务,能够使农业得到创收,农村劳动力获得就业渠道。
 
  通过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国民健康的重视,利用各项政策,为康养旅游者提供农耕体验、林果种植采摘园、水乡别墅、温泉水疗、森林避暑、山地颐养等旅游形式,来提升现有康养旅游资源的品牌。同时,可以将环境疗法、文化疗法、森林疗法,将“农业作物”与“五感体验”相结合,因地制宜建设乡村康养旅游的发展,打造属于康养旅游者的体验场所。
 
  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已经推出不止三个农产品特色品牌:“御塘”“甘池泉”“圣泉珠”,是山清水秀、林果资源丰富、绿色经济的生态小镇。北京市昌平区的小汤山镇,地热温泉资源丰富、有特色的蔬果观赏、采摘产业。总体而言,农业与康养的融合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能够让康养旅游者体验农趣、回归自然以及放松身心的旅游活动。
 
  总结与展望
 
  科技与服务是康养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支柱,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康养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边界逐渐消失,产业间互相渗透融合;体育旅游与康养的融合,农业与康养、文化与康养、医疗与康养的融合都契合休闲康养的主题。但不可避免在发展中会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对传统体育康养资源的系统性挖掘与研究,当地的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与当地农业资源融合程度不高,康养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康养观念亟待转变等。
 
  康养旅游的发展需要增强顶层设计,完善康养旅游的产业政策;统筹规划产业融合布局、合理规划硬件设施、根据区域的不同特点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康养旅游要发挥环境疗养与体育旅游融合的最大价值;创新康养农业旅游产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与康养的融合点,突出传统文化融合康养的品牌特色;建立医养结合融合休闲体育的健康标准;社会资本在政府的引领下有序投入,在内容上系统化提炼、处方化设计,培养专业性人才;医疗康养以社区作为依托,创新医疗康养模式,自主管理、分层推进、逐步形成循环递进的协同关系。
 
  后疫情时期,公众对于康养的需求日益扩大,康养产业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要充分挖掘与整合康养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资源。未来将加大运用大数据与互联网进行健康管理的力度,培育康养融合新业态,提升康养旅游产业品质,特别是在医疗康养方面,构建“服务+康养+医疗+企业”的医疗康养综合服务模式,打造智慧康养产业。
 
  作者简介
 
  高娜,成都体育学院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旅游。  
 
  责任编辑:王美裕

上一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研究
下一篇:我国共有A级旅游景区1333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