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文化 > 列表

四川广安区牌坊社区 红色托起“富美新”

2023-07-28 10:07:05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发展才是硬道理”,夜色下思源广场最高点“实事求是宝鼎”上的这七个大字熠熠生辉。我们到达邓小平故里——四川省广安市已是傍晚,徒步至城南的思源广场,老百姓饭后跳起了广场舞。渠江畔的“邓小平图书馆”“小平母校——广安中学”凝聚着后人的感激之情。
 
  第二天,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城北的牌坊社区,这里是一代伟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诞生地。细雨中的社区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粉墙黛瓦的传统川东民居整齐排开,街道洁净如洗,不时看到游客漫步其中。
 
  进入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在邓小平肖像圆雕旁驻足凝望,这位慈祥的老人面带微笑,迈着坚毅的步伐从群山之巅缓缓走来。两侧墙壁上写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进行了艰辛探索;为成功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建立了不朽功勋”,读起来让人肃然起敬。无数珍贵实物、手稿、图片,将小平同志传奇非凡人生展现给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出生于“牌坊场”,意气风发的广安少年在这里度过了15个春秋。117年过去了,昔日的小山村发生华丽蝶变,牌坊村民思想观念不断与时俱进。
 
  1978年12月,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偏居川东一隅的牌坊村民开启致富之路,有的开始外出务工,有的在村里办起了小厂子,大家的手头逐渐宽裕。
 
  “‘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这是小平同志的谆谆嘱托。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牌坊社区党委书记李良国感慨,“1978年前,老百姓穿着破烂的衣服,住着阴暗潮湿的土坯房,村里的路一到下雨天就和稀泥。遇上干旱天,填饱肚子都是个难题。”
 
  1949年12月,“牌坊场”被改称为“牌坊村”;2001年8月,经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在牌坊村设立邓小平故居保护区;2002年,开始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试点时,1700余名村民搬迁到牌坊新村聚集点;2013年10月,邓小平故里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红色旅游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面旗帜;2018年,广安提出建设红色旅游胜地;2020年5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为牌坊社区,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社区现有14个村民小组,1100多户、4100多人。改革开放以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民大都搞起了旅游服务业。”李良国介绍,社区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传承好红色基因文化,努力谱写新时代百姓富、生态美、面貌新的振兴新华章。
 
  走出邓小平纪念馆,在门口有很多揽客的牌坊村民,“80后”吴静是从隔壁村嫁过来的。“我们用自家的房子搞民宿,住一晚上只要70元,农家饭有298元和398元一桌的,每天能接待3~5桌游客。”吴静笑着说,“一出门就是干净的水泥路,房前屋后有小公园,比城里人都过得安逸。乡村振兴了,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
 
  近年来,依托景区和小平干部学院,牌坊社区已成为集教育、观光、会议、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基地,开办农家乐50多家,农家客栈110多家,可同时接待6000余人食宿,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如今,牌坊社区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8万元,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幸福红火的好日子。

上一篇:红色文化+清代建筑 这张旅游牌绝了! ——阆中市柏垭镇老房嘴村脱贫攻坚侧记
下一篇:四川旅游学院探索“旅游+红色”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