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观察 > 列表

2021黄河源非遗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成功举办

2021-07-19 11:41:02   来源:文旅网     作者:郭海清 

  文旅网7月19日讯(记者 郭海清) 7月1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阿坝州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若尔盖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21黄河源非遗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在阿坝州若尔盖县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黄河源生态文明建设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挖掘黄河源非遗时代价值,探讨黄河源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途径与方式,推进黄河源非遗保护传承弘扬,聚力为黄河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提供文化支撑。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中国非遗保护中心领导,国内黄河非遗保护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四川、河南、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文化和旅游厅、阿坝州委州政府领导,四川非遗保护中心、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大草原”文旅发展联盟成员各县以及首批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相关市(州)、县相关负责人汇聚若尔盖,为黄河源非遗保护献言献策。
  论坛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红川主持。中共阿坝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星在论坛开幕式上致欢迎辞。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规划处副处长王辉出席论坛并致辞。他指出,黄河流域非遗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身份认同,体现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论坛通过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的深入研究探讨,将对进一步推进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特别是发挥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与会专家围绕“黄河源非遗保护实践经验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方法路径”、“黄河源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两大主题板块,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论坛提出,黄河源区域是重要的地理历史通道,更是重要的文化交流通道,对中华文明孕育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内各民族在长期交流交融、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中,产生了最纯朴的生态保护理念,凝聚出最真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区域是红军长征驻留时间最长、自然环境最艰苦的地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针对黄河源文化和自然生态的特点,非遗保护应当注重发挥传承人的主体作用,坚持守正创新,注重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黄河源非遗保护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生态三大资源保护利用“一体化”融合发展。论坛从考古学、民俗学、历史学等学理角度和长期实践经验,全面分析阐释了黄河源非遗重要时代价值和创新保护传承发展途径,为新时代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和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郝庆军在总结本次论坛成果时指出,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这一时代背景下,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举办“2021黄河源非遗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是在非遗领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率先行动,恰逢其时;此次论坛也是对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主要精神和重点工作的迅速落实;论坛与会专家学者理论成果学术性强,提出的对策建议及时、务实,为黄河源非遗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推动。总体而言,论坛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成果卓著,对全国非遗保护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理论贡献和实践成果,为党和政府加强非遗保护工作以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民族团结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智库支撑。
 
  “黄河源非遗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作为非遗保护区域性学术研究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是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弘扬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推动黄河文化保护合作,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力量的生动实践,也是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碰撞新机遇的有益探索,对推动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该论坛每年举办一次,并已纳入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行动计划》。今年第二届论坛与“2021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大草原’文旅发展联盟成立系列活动”同期举办。  
 
  责任编辑:王美裕

上一篇:阆中古城上榜2020年5A级景区品牌100强
下一篇:阿坝壤塘:非遗传承“小平台” 成就乡村振兴“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