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里,爱心如熠熠生辉的繁星,照亮我们逐梦前行的漫漫征途;品德似坚如磐石的山峦,奠定我们为人处世的坚实根基;而安全宣教,则宛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为我们的生命之舟指引着平安的航向。正如苏东坡所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秉持爱心、坚守高尚品德并积极投身安全宣教,不仅是内心浩然正气的彰显,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庄重使命。而四川南充的张思德,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始终激励着我们在这条充满意义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爱心,作为人性中至纯至善的真情流露,无关乎财富多寡,亦不取决于地位高低。它可以是在他人遭遇困境时那轻声细语的安慰,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轻轻抚平人们心灵的创伤;它可以是老人在街头步履蹒跚时及时伸出的援手,传递着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关爱;它还可以是为偏远山区孩子捐赠书籍时,那份对知识与未来寄予的殷切期望。特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的贫民窟中,以无畏的勇气和无私的爱心创建了“仁爱之家”,不顾艰难险阻,悉心救助那些贫病交加的人们,她的爱心跨越了种族与国界,成为了人类博爱的永恒象征。在我们身边,来自四川大巴山的张思德同样以一颗炽热的爱心,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他时刻将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头,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生产劳动中,还是在日常为战友与百姓服务的点滴里,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关怀,恰似冬日里的暖阳,给予人们无尽的温暖与慰藉。
品德高尚,绝非空洞无物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它是对诚实守信的执着坚守,一旦许下承诺,哪怕前方荆棘密布、困难重重,也要拼尽全力去践行,因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赢得他人尊重与信任的基石;它是面对不公时的刚正不阿与勇敢无畏,敢于挺身而出,为那些弱小无助的群体仗义执言,让正义得以伸张,让公平得以彰显;它更是一种宽容大度的广阔胸怀,不被他人的过错所束缚,以一颗包容万物的心去理解、去接纳,化干戈为玉帛,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季布一诺千金”的佳话,生动诠释了诚信这一高尚品德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张思德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崇高信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高尚的品德风范。他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对人民的承诺坚定不移。在工作中,他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着正直善良的本性,面对重重困难从不退缩,为了集体的利益,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用宝贵的生命践行着高尚的品德准则,与苏东坡所倡导的“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的品德理念高度契合,在平凡的岁月中铸就了不平凡的伟大。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安全问题犹如潜藏在暗处的礁石,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活。而校园,作为培育祖国未来栋梁的摇篮,师生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安全宣教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坚固防线。无论是在车水马龙的校园周边交通道路,还是温馨宁静的校园内部环境;无论是活力四溢的课堂,还是熙熙攘攘的课间,安全隐患都可能悄然存在。例如,在校园交通安全方面,每年因校园周边交通事故而导致的悲剧令人痛心疾首。若广大老师、家长能够积极投身于交通安全宣教,向学生们耐心讲解交通规则,提醒他们过马路要注意信号灯、乘坐校车要系好安全带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细节,那么许多悲剧便有可能被避免。又如校园消防安全,日常生活中,因用电不慎、易燃物管理不当等引发的火灾隐患不容忽视。此时,老师和家长们积极宣传火灾预防知识,如不私拉乱接电线、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以及普及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技巧等,就如同为校园安全加上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护锁,在关键时刻能够拯救无数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张思德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但他那种为人民安全着想的精神却一脉相承。他在执行烧炭任务时,一心只为解决部队的取暖难题,保障战友的安全,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为人民服务的壮丽事业。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校园安全宣教工作中,要时刻以师生的安全为首要任务,尽心尽力,毫不懈怠。
当广大老师、家长都存善心,以张思德为榜样,将爱心融入教育事业,以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安全宣教工作中来,便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不仅能够为校园中的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温暖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更能够有力地推动我们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老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用爱心关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用高尚的品德言传身教,同时积极传播安全知识,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学习,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身作则,心存善念,关心学校的安全建设,配合学校开展安全宣教活动,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如此一来,学校便成为了一个充满爱心、品德高尚且安全有保障的育人殿堂。
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成为爱心、品德与安全宣教的积极践行者。在校园里,老师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留意他们的安全状况,课间提醒学生不追逐打闹,避免意外发生;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更要渗透安全意识教育。家长要在家中向孩子传播安全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安全习惯,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安全活动,为校园安全出谋划策。每一次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每一次对自身品德的严格要求,每一次对安全知识的认真传播,都是我们在这条充满意义的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都是在为建设和推动我们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们要以苏东坡的豁达与担当为精神指引,更要以张思德等先辈为光辉榜样,将爱心深深融入灵魂,把高尚品德内化为自觉行动,把校园安全宣教作为义不容辞的使命。如此,我们不仅能够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更能为教育事业增添温暖、正义与安宁,让生命因奉献而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在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教育事业奋斗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共同铸就教育事业的温暖长城。
(作者:蔡建明,四川南充人,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四川蜀韵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四川省教育基金会立德树人基金管委会主任、四川安全宣教馆执行馆长、四川省校园文学协会执行会长。曾供职国家发改委《中国发展网》舆情中心主任、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蜀韵文旅》杂志总编辑、玉阶文化基金会副书记兼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