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朱德研究 > 列表

瞻仰朱德与陈玉珍铜像有感

2023-11-29 13:17:46   来源:黄学清     作者: 

  春和景明,繁花似锦的季节,总有一些思念让人缠缠绵绵,那山、那水、那人,蓦然浮现在眼前。时至清明节,天地间荡起英雄浩气,心之所系、情之所牵,缅怀忠魂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沿着长江边老城,来到风景如画的滨江新城区,远处就能看见江边景观带林荫道旁边,有一座引人瞩目的“朱德与陈玉珍”人物塑像。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脚步匆匆地走到铜像前,仔细瞻仰革命伉俪,身处风云变幻时期的风采。
 
  庄重肃敬、神态逼真的铜像,是根据南溪朱德旧居陈列悬挂的当年朱德旅长与陈玉珍女士结婚照塑造而成。铜像真实再现了当时二人情真意切的生活场景。
  位于南溪区滨江新城的朱德与陈玉珍铜像(罗平摄,图片来源:南溪网)
 
  铜像位于仙源社区广场,安放在纯黑色的花岗石基座上,正面镌刻“朱德与陈玉珍”6个镏金大字。背面栽植一棵树干高大、枝条遒劲、绿叶苍翠的榕树,树根盘扎下的周围地面,用修剪整齐郁郁葱葱的万年青,镶嵌成圆形的花圃陪衬。肃立在榕树下面,就能听到前面岸下,长江奔流不息的波涛声;眺望长江对岸南溪江南,逶迤蜿蜒山脉的锦绣风光。
 
  几年前,我从宜宾新闻网了解到,2014年12月4日,朱德与陈玉珍铜像揭幕仪式在南溪区滨江新城仙源广场举行,以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朱德诞辰128周年,以及朱德同志在南溪工作、生活的峥嵘岁月。朱德元帅的嫡孙朱和平将军、革命先驱孙炳文嫡孙女孙冰女士与市区相关领导,共同为铜像揭幕。
 
  说起朱德总司令的名字,犹如中国革命胜利的一部宏伟史诗,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里。
 
  青年时期的朱德为了追求人生理想,常年在外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居无定所。1916年,朱德率护国军先遣团讨袁经叙永雪山入关,在纳溪棉花坡一战大败北洋军。朱德与部队以逸待劳,乘胜追击,率部入驻泸州。此时的朱德已荣升靖国军第二师第十三旅长。驻泸州期间,朱德的一名叫陈平辉的部属,敬佩朱德的雄心壮志,见旅长的前妻萧菊芳病故后,已是30开外的旅长身边无人照料起居,于是打算将自己的妹妹陈玉珍介绍给朱德,陪同朱德到南溪与陈玉珍见面。进入南溪,朱德造访了莫逆之交孙炳文。
  1918年,朱德和孙炳文(右)在泸州合影(图片来源:《祖国》杂志社)
  位于南溪区滨江新城的朱德和孙炳文塑像(图片来源:中国南溪网)
 
  陈玉珍生于1896年,南溪县城人。父亲陈芳洲在县城以制作白糖为业,母亲孙炳辉是革命烈士孙炳文的胞姐。少女时代的陈玉珍勤奋好学,15岁时就读南溪简易师范学校,在舅父孙炳文的革命思想影响下,接受新生事物,思想进步,曾参加过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6年的讨袁运动。
 
  朱德驻防泸州、南溪一带时期,与莫逆之交孙炳文经常在陈家聚会,陈玉珍与朱德相识,仰慕朱德的英雄本色。朱德也佩服陈玉珍知书识礼、侠骨柔情的秉性,你来我往,互生爱慕。在孙炳文默许下,1917年,朱德与陈玉珍在南溪结为革命伴侣。
  朱德与陈玉珍结婚照(图片来源:南溪朱德旧居))
 
  在当时半封建的旧社会,男女婚姻奉行门当户对,朱德与陈玉珍能够冲破世俗观念结为夫妻,并在南溪战斗、学习、生活长达6年多时间,这与开明贤达的陈芳洲默默支持分不开的。原南溪官仓街103号的明清风格式庭院,是陈玉珍父亲陈芳洲、大伯陈芳敏兄弟俩的产业,兄弟俩早年从仙临乡下进入县城,用经营制糖生意的积蓄购置这处房屋。朱德与陈玉珍在南溪结婚后,陈芳洲兄弟俩搬回乡下居住,并出资将房屋修缮一新,添置家具,用于朱德在南溪除暴安良、剿匪维稳、发展生产等工作之余的安居之所。由此,朱德在南溪战斗、学习、生活期间,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园。
  宜宾南溪朱德旧居(图片来源:当下宜宾)
 
  陈芳洲虽是一个生意人,但也称得上是三观开明、思想进步的人士,力支持朱德的革命事业,协助靖国军朱德旅部在南溪牛项口(原罗龙镇金鸡村六社)开办铜元厂。同时,变卖家产,支助朱德寻求革命真理。
 
  1922年9月,朱德随同孙炳文一起赴德国留学考察。
  1922年秋,德国哥廷根大学,中国留学生合影(前排右一为朱德,前排左一为张申府,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陈芳洲一生秉承开明舍得的善举,不愧是南溪近代乡贤典范。良好的家风、家训,影响了陈玉珍的一生。
 
  陈玉珍是一位相夫爱子、勤俭持家的好手。婚后,把家庭布置得温馨洁净。当她知道朱德喜茶花时,在天井里砌了一个小花圃,把与朱德共同种植的茶花浇灌得枝繁叶茂。陈玉珍把朱德与前妻的儿子朱琦(乳名保柱)视为己出。在穷兵黩武的年代,南溪官仓街普普通通的小青瓦房,成了朱德三口之家温馨的港湾。朱德闲时酷爱看书,陈玉珍订阅了《新青年》和《新潮》等杂志,并选购大量文学书籍。
 
  朱德留学回国后,南征北战。在辗转不停的革命道路上,朱德与陈玉珍的离别渐行渐远,婚姻几乎名存实亡。陈玉珍以大局为重,默默地承受着他人难以体验的心情,一如既往地照料朱德生母、养母,抚育养子朱琦。
 
  1937年在抗战前线的朱德,给陈玉珍写了三封家书,叙述战况与时事。1950年2月10日,朱德曾回复陈玉珍书信一封,字里行间对陈玉珍的日常生活备加关心。从点点滴滴的琐事中,彰显了朱德革命军事家的伟大情怀。
  1937年,朱德视察抗日军政大学(图片来源:解放军画报)
 
  知大局、识大体的陈玉珍深居简出,守护着曾与朱德生活的见证,家国情怀藏在心间。“文革”时期,陈玉珍在官仓街的房屋被造反派侵占,只给陈玉珍姐妹二人一间卧室。年逾古稀,又受到打击的陈玉珍因此卧床不起,于1967年病世。
  陈玉珍(图片来源:南溪朱德旧居)
 
  南溪是朱德红色革命的起点,在南溪,朱德结识了影响其一生的重要人物孙炳文,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在南溪生产工作生活的岁月,正是朱德从一个旧军阀转变成一个革命者的关键时期。由于陈玉珍日夜守护着老屋,才使房屋的整体格局及朱德卧室、书房保持原貌,成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陈玉珍为追求革命理想,几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被誉为“妇运先驱,奉献楷模”。南溪正是因为有无数先贤英豪的默默付出,才享有“革命老区”等殊荣。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清明之际,瞻仰革命遗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对革命先辈最好的慰籍。
 
  作者简介:黄学清,笔名黄山,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宜宾市南溪区南溪街道茶花社区村二组重度肢残农民,文学爱好者。宜宾市首届书香家庭荣誉称号获得者,南溪区作家协会会员,南溪区史志研究学会会员,南溪区新体诗歌学会会员,南溪区南溪街道新乡贤联谊会副会长,南溪区南溪街道茶花社区村农家书屋管理员。
责任编辑:王美裕

上一篇:朱德留下的广西足迹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