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朱德研究 > 列表

朱德孙女朱新华讲述爷爷的两大喜好:读书与养兰

2023-01-12 15:38:00   来源:四川省玉阶文化基金会     作者: 

  
 
  又到爷爷朱德的诞辰日,朱新华拿出爷爷生前赠送给她的照片,
 
  端详庄严而慈祥的面容,仿佛爷爷又来到自己的身边。
 
  朱新华是朱德元帅唯一的孙女。1954年出生,是朱德独子朱琦与妻子赵力平的女儿,朱和平将军的妹妹,一辈子从事医疗工作。
 
  浓眉毛,国字脸,熟悉的朋友都说,从外形上看,她是朱德后人中最像爷爷的一位。
 
  爷爷酷爱读书
 
  说起手头这张爷爷身着元帅服的珍贵照片,新华回忆说,这是老人生前赠送给孙辈仅有的纪念物品。1955年授勋后,爷爷和其他几位元帅在中国照相馆分别拍摄了身着元戎制服的照片,洗了一批送给子女和孩子们留着纪念。因为住房和办公场所及用品,都是公家的,爷爷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东西可留给下一代,便想留张照片作个念向,于是就由奶奶赠送给我们这些孙辈,还有爷爷与奶奶的合影等。我参加工作后,收到了爷爷的这张照片,上面有他老人家的亲笔签名。
 
  谈起爷爷生前的兴趣爱好,新华说,爷爷一不抽烟二不喝酒,唯有的两大喜好,便是读书学习和种养兰花。
 
  邮迷朋友可能都知道,朱老总的这两大爱好,在“国家名片”上也都有反映。1977年7月6日,邮电部发行的《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邮票,第3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表现的便是朱老总戴着老花镜、一手执笔,伏在办公桌前,专注读书学习的情景。
 
  说起爷爷的学习热情,朱新华感受很深。她讲述说,爷爷在任何环境中都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始终坚持看书学习,读报读文件,关心国家大事,并鼓励家人好好学习,努力工作。1959年6月,他写过一幅题词,内容就是“认真读书”。
 
  爷爷博览群书,内容非常广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科学等各方面的都有,马恩列斯毛选集和著作单行本及小册子也很多。爷爷读的最多的书是《共产党宣言》和《实践论》,还有《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像《实践论》前后读了17遍。这些书即使是外出也随身带在身边,无论走到哪里,便要学到哪。
 
  爷爷对待学习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读书时,一支笔总是拿在手上,凡是重要的都要画下来,包括标点符号也不漏,并随时写下标注、眉批和感受。他读书还有个习惯,每次让身边工作人员、警卫员和我们这些孩子给他读完书后,必要在上面签下日期和名字。
 
  新华介绍,爷爷不仅自己爱读书,也经常带领家人学习。当看见在家中的孩子多时,便召集起来一块学习。他还经常将自己看过的书签上名,送给奶奶和子孙们。父亲朱琦曾得到爷爷赠送的马列著作和一套《干部必读》,1949年至1950年出版的这套《干部必读》有12册,后保留下了9册。我们这些孩子上学时,爷爷也分别赠送了《毛泽东选集》以及毛笔字帖等书籍。
 
  1969年10月下旬,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15岁的朱新华独自陪伴爷爷、奶奶在广东从化度过了一段朝夕相处的时光。在那些日子里,读书、读报是新华每天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爷爷年纪大了,听孙女读书念报,有时便斜靠在床头边倾听。当时留下的照片中,记录了这一情形。在学习的过程中,爷爷还教孙女如何掌握学习要领,叮嘱她读到书中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反复学习,并做好笔记,边学习边讨论,直至融会贯通。
 
  “爷爷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新华回忆说,1975年,中央党校的成仿吾和他的助手们根据1848年出版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重新进行了严格的校正,再版了《共产党宣言》的新译本。为了适合老年人阅读,新译本专门出版了大字版。这本书很快送到了爷爷的手中,爷爷如获至宝,一口气将它读完,并在书中画上了重点及眉批。1976年5月21日,就在爷爷去世前一个多月,爷爷还专程到成仿吾家中,和他共同探讨有关《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些问题。爷爷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爷爷的学习方法和阅读习惯对我们后人影响很大,也获益良多。”朱新华说,自己在广州军医大学上学阅读医学书籍时,也是按照爷爷的学习方法,反复阅读,并养成了在书上作眉批的习惯,书上画的到处都是,看到哪记到哪,想到哪写到哪,加深了印象,效果非常好。
 
  1976年7月6日,朱老总逝世。之后不久,夫人康克清将他生前结余的工资与平时的积蓄,共计20306.16元,全部作为党费上交给了组织,分文未给家人和后代。
 
  “爷爷没有留给子女和孙辈什么物质财产,留给后人就是一些供学习用的书籍。”新华介绍,爷爷爱书、读书、藏书,留下的图书有好几万册,几乎每本书上面都有他的签名或印章。爷爷去世后,军事博物馆拉走了较多他的藏书,革命博物馆也收走了一部分。奶奶去世后,我们从新六所爷爷奶奶的住所搬出来时,又将一些书送给了军博。家里保存条件有限,仅留了一小部分作为纪念。2006年,爷爷诞辰120周年前夕,仪陇朱德纪念馆来收集爷爷的文物,自己又将手头上所保存的一些爷爷藏书捐给了他们,包括1954年版的线装本《毛泽东选集》,还有《向列宁学习工作方法》、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等,其中一本书的扉页上还有爷爷题写的“赠给康克清同志阅”墨迹。
 
  爷爷喜好养兰
 
  “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采访中,朱新华随口背诵了爷爷1962年1月在中山公园参观兰花展时写下的《咏兰》诗。1988年12月25日,邮电部发行《中国兰花》邮票,朱老总的这首诗还被印在了小型张边纸上。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朱德元帅喜爱兰花是人所共知的。他一生钟爱兰花,精研《兰谱》,并亲自动手种养培植兰花,所写的有关兰花诗词也将近40首。
 
  曾有传言说,朱老总之所以那样喜爱兰花,是因为怀念井冈山时期的战友与伴侣伍若兰。朱新华说,也不完全如此,爷爷在四川家乡时就喜欢兰花。早年在川南泸州和南溪一带战斗生活时,他对兰花就情有独钟,当时他担任滇军少将旅长兼任城防司令,在宜宾南溪居住了六年,院子里便栽种了不少兰花。
 
  新华觉得,爷爷喜欢兰花,更重要的是他认同兰花的品格,欣赏其幽香清远,素雅脱俗,质朴芬芳,高洁倔强而又与世无争秉性,甚至将其视为“国宝”。
 
  爷爷平时不好喝酒、也不抽烟,种养兰花成为他除读书学习之外的第二大爱好。新中国成立后,繁忙公务之余,他一直坚持自己动手采集、种植和培育兰花。爷爷到各地参观视察,如江西井冈山、四川青城山、成都杜甫草堂、贵州黔灵山、以及广东、福建和杭州等地,都留下了他采集兰草和观赏兰圃的足迹。
 
  有一年在贵州行至山路途中,爷爷要求停车,说这里有兰草,就让工作人员带着小铲子和网兜等跟着他爬上去。开始工作人员还不相信,走到一处山崖下,爷爷用拐仗对着石缝一指,你们看,这不就是吗?果然,一束束勃勃生气的兰草在石头缝里倔强地开着。他们就小心翼翼地采集了一些下来,并用网袋装好,带回来后又分盆栽种。
 
  爷爷不仅仅把兰花看成一种观赏植物,还把它看作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资源财富,经常与国内专家和外国友人一道共赏兰花。他多次提出要切实把兰花当作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物品,希望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并争取出口换取外汇,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帮助。
 
  他极为重视兰花的培育和繁殖,积极鼓励产地大力推广兰花的种养。成都附近有个养兰基地,爷爷曾去参观考察过三次。有一次,爷爷在福建时采集到一种兰花,回来栽种,通过精心护理,长得非常好,他又分送到各个地方去栽种,使之广为繁衍。当地老百姓知道后,就取名为“朱德兰”,以表感激之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爷爷先后将自己所种植的6000多盆兰花,捐赠给全国各地的公园与基地,有的还是十分名贵的品种,至今在北京中山公园、北京植物园内里,仍有许多爷爷当年赠送或培育的兰花供游人们观赏。
 
  新华曾有机会看过爷爷种养和护理兰花的情景,系着个专用围裙、坐在小板凳上,拿着修枝剪对兰花进行精心修剪,像个老园艺师似的,非常专业。到了换土的季节,爷爷要把盆里的根拿出来晒一晒,再放进去,十分在行。他还告诉孙女说,兰花不是在温室里生长的花朵,喜欢在野外生存,兰花生性也不喜欢单独生长,而是一堆堆、一丛丛地簇生,盆栽也必是几株倚在一起,不然就难以存活。
 
  他还多次教身边工作人员和孙辈辨认品种,普及兰花的种养知识,说兰花不喜欢浓肥大水,水浇多了不行,水少了也不行,土质需要通透,盆里要加小石块,以边于渗水,所以野外的兰花多生长的山崖上和石缝里。
 
  “初放素英珠露坠,香盈十步出庭来。”爷爷说,兰花看似是一些草,没有妖艳的颜色,貌不惊人,朴实无华,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丽,也不像玫瑰那样炽热茂盛,开起花来却特别香。他尤其喜欢“素心兰”,没有任何修饰,一开花就满屋子的幽香。
 
  爷爷晚年不再自己种养兰花了,但对兰花的喜好依旧。在广东工作的老部下许世友有时来看望爷爷时会带上两盆兰花来,爷爷就将其放在办公室里观赏。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新华在广州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学习。
 
  1973年春节,她回北京探亲,没有带其他东西,专门带了越秀公园兰圃栽种的两盆兰花。她想起1961年3月,爷爷曾写有《游越秀公园》一诗,“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将兰花作为过年的礼物送给爷爷,有特殊的意义,再合适不过了。看到孙女特意带来的兰花,爷爷既意外又有几分惊喜,凑到跟前闻一闻、看一看,观赏了好一阵子。这两盆满含苞蕾的兰花,在春节期间绽放,给一家老少平添了一份节日的温馨和喜庆。
 
  爷爷去逝后,每当他的生日和忌日,奶奶便会携家人带着两盆兰花前往八宝山祭悼,以此缅怀和告慰。
 
  多年以来,朱新华也一直坚持着盆养爷爷生前喜欢的“素心兰”,摆在办公室或是家中,调剂工作和生活,陶冶性情的同时,也是寄托对爷爷奶奶的一份思念。

上一篇:【党史故事】朱德的3个小故事,让我们一睹伟人风采
下一篇:朱德留下的广西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