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因堰而起、因水而兴,有2000多年建城史,是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三遗之城”。
都江堰市以其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等众多旅游品牌,吸引大批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作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都江堰市如何做实、叫响、擦亮“天府旅游名县”这块金字招牌?12月14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都江堰市专场,都江堰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亚丹介绍,该市依托“三遗之城”世界级资源优势,探索以世界遗产赋能的文旅融合之路,有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讲好“天府旅游名县”故事。
新闻发布会现场。
坚持打好“三遗之城”内容王牌
张亚丹介绍,都江堰市坚持打好“三遗之城”内容王牌,科学规划芒城遗址、玉堂窑址考古遗址公园,推动四川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县域试点和国家级“古蜀文明传承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完成圆明宫、灵岩寺及千佛塔等文物古建筑修缮保护,设计“熊猫体验官”等定制旅游线路7条,培育打造20余个“天府好水”文创产品体系,推出蕴含“竹笼+杩槎”“城市运动香水”元素的“蓉宝”商品体系产品2类,将存在博物馆、写在课本上、藏在故事里的历史文化转化为有吸引力的旅游场景和旅游商品。
夯实“产业圈链”竞争基底。规划“都江堰—玉堂窑—熊猫谷—芒城遗址—青城山”世界遗产文旅主轴,在此范围内划定20.8平方公里作为都江堰世界旅游目的地重点片区,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配套提升文旅产业国际竞争力。全力构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产业生态体系,落地华西五粮液青城山国际康养中心等重大文旅项目10余个,总投资353亿元,年均实际完成投资金额超45亿元。该市持续提升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引导文旅业务有序向优势企业、主链企业集聚,培育规上文创和旅游企业突破100家、在册旅游企业约2000家、住宿单位数量4000余家,文旅项目集聚成势效应正不断显现。
“品质消费”产品矩阵不断丰富。该市将“大遗产、大灌区、大青城、大熊猫、大冰雪”五大IP与“吃住行游购娱”有机融合,推出“蓝眼泪”“自拍熊猫”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和“蜀守传”等智慧文旅场景,文旅消费的“时尚标签”越来越丰富。该市还举办青城山登山旅游节、成都双遗马拉松、都江堰放水节、虹口漂流季等节庆活动,做到文旅消费“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
张亚丹举例说,今年的双遗马拉松赛事期间,都江堰全域接待游客28.5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61%和51.25%。
推动开行都江堰—重庆旅游高铁专列
聚焦区域文旅协同共兴,都江堰市携手金沙遗址、三星堆、大熊猫基地等打造成都都市圈精品旅游环线,与重庆南川、大足、武隆等地开展文旅合作30余项。举办“17国外国使领团都江堰行”城市推介活动,利用34个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10个“海外都江堰”推广站开展国际旅游客源地在地营销。今年1—10月,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接待境外游客约6.82万人次,“国际范”越来越浓。
如何提升“留量体验”服务品质?都江堰市推动基础设施和公服配套智慧化、适旅化提质升级,推动M-TR旅游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启用成都“双机场”异地值机“国际候机楼”。同时,该市持续开展“文旅市场乱象整治”等专项行动,优化全时旅游咨询服务及投诉受理机制,完善全域旅游讲解员管理、文明旅游志愿服务,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还想来。
“通过连续五年的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提升工作,都江堰市旅游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市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目标。”张亚丹表示,该市将在四川省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巴蜀文旅走廊建设中抢抓机遇,将天府旅游名县的各项“指标”巩固好,把天府旅游名县联盟机制发挥好,深化天府旅游名县国际版建设,推动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天府青城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等率先建成世界级旅游产品,推进“旅游+”和“+旅游”,不断提升都江堰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关注度。
下一步,都江堰市将全力推动高质量的内容生态转化为高效率的商业生态,强化青城武术等非遗活化利用,开发大熊猫生物多样性科普旅游项目,讲好李冰、花蕊夫人、丁宝桢、张大千等都江堰历史文化名人故事,不断丰富“国际范、巴蜀味”文化体验项目,塑造新时代“古堰人文、青城气韵”。同时,深化产业结对联动,重点招引数字文旅、音乐文创和智能文旅装备等先进业态,集中优势力量培育旅游产业链竞争新优势,让都江堰成为投资兴业锦绣之地、诗意栖居安逸新城;持续包装策划包含绿道、赛事、游乐等多元旅游精品线路和“潮消费场景”,把握旅游新趋势、打造新景点,创造消费新增量。
张亚丹表示,该市将推动开行都江堰—重庆旅游高铁专列,加快智慧旅游“城市一张图”建设,彰显近者悦、远者来的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