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学旅行 > 列表

推进“全域研学” 让彝区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

2021-01-11 10:44:33   来源:《蜀韵文旅》/文旅网     作者:罗眉 邓达 银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研学实践教育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教学方式,是国家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形式。今年5月,四川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研学实践教育地方标准——《四川研学实践系列标准》,提出“全域研学实践教育”(以下简称“全域研学”)新理念,推动全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规范化、品质化、内涵化发展。7月,四川公布了首批183家研学实践教育试点单位,其中,凉山州西昌市和布拖县入选。凉山州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具有丰富的研学资源基础和现实工作基础,推进“全域研学”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扶贫成效。
  推进“全域研学”的意义
 
  “全域研学”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带动性特点,在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的关键期,推进“全域研学”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凉山州教育扶贫形式,激发凉山州中小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弥补学校德育教育短板,有利于充分发挥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作用。同时,“全域研学”还可以通过“教育+旅游”形式,进一步激活和整合凉山州的文化、旅游、生态资源,延长现有扶贫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和巩固扶贫产业发展。
 
  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凉山州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紧盯“控辍保学”核心目标,通过“劝返复学”“硬件达标”“师资强化”等攻坚行动,在保障贫困家庭的孩子人人有学上方面兜住了教育扶贫的底线。特别是在帮扶单位的组织下,凉山州贫困中小学生通过参加“彝区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等夏令营、公益游学等研学实践活动,走出了大山。实践证明,研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获得参与研究性学习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教育扶贫的形式创新。
 
  能有效弥补学校德育教育短板
 
  凉山州中小学校普遍存在德育工作薄弱,专职德育师资缺乏,德育课形式单一等情况,难以达到全面提升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要求。“全域研学”是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形式,是实现学生知行相生、研学相长的有效途径,可以拓展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形式和内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有效弥补学校德育教育短板。课题组就参与研学实践活动的意愿在布拖县交际河片区10所中小学校进行调研,访谈了10名校长,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200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校长100%赞成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认为符合学生需求和培养目标;学生100%愿意参加校外实践活动;家长70%以上支持孩子参加研学实践活动。可见,学校、学生和家长对研学实践活动的接受度和认同度较高。
 
  能增强扶贫产业发展后劲
 
  研学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双向性,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有利于实现本地和外地中小学生的互动交流,而且组织外地中小学生到凉山州感受脱贫攻坚伟大成就是开展爱国教育和国情教育的重要方式。“全域研学”以“教育+旅游”带动扶贫产业发展,有利于资源全域整合、价值链全域融合。凉山州作为彝族文化的发源地、攀西高原风光的荟萃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拥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研学实践教育资源,比如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类研学资源(彝族火把节、彝族克智、口弦音乐等)、攀西高原自然生态科普类研学资源(邛海湿地公园、乐安湿地、螺髻山等)、红色文化教育类研学资源(彝海结盟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馆、会理会议纪念地等)、科技体验与劳动实践教育类研学资源(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通过产业扶贫建成的现代农业园区、旅游景区、文化产业园区,可以打造成凉山“全域研学”特色的研学基地(营地),成为满足当地和外地中小学开展劳动实践、生产体验等研学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研学基地(营地)建设,能够有效拓展现代农业园区功能、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激活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强扶贫产业发展后劲,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如何推进“全域研学”?
 
  针对凉山州在研学实践中存在的对研学实践教育认识模糊、研学实践教育管理主体缺位、研学实践教育实施不规范、研学实践教育缺乏资金保障等问题,笔者有如下建议。
 
  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的工作指导
 
  一是建议根据国家和我省研学实践教育有关意见,结合凉山州实际,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凉山州中小学全域研学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及时召开“凉山州中小学全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推进会”,提高凉山州有关部门和学校对研学实践教育认识。
 
  二是鼓励和支持已入选全省首批研学实践教育试点的西昌市和布拖县先行先试,编制有关工作实施方案,为凉山州推进“全域研学”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三是邀请四川省教育学会研学实践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旅游学会研学游学分会等专业机构,赴凉山州开展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为凉山州“全域研学”提供智力支持。
 
  建立研学实践教育常态化管理机制
 
  一是建议整合凉山州教育、发改、财政、文化旅游、团委、农业农村局、公安、交运等部门和有关县的力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州县联动、分级负责、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调动各级教育部门的积极性,发挥教育部门在研学实践教育运行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形成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中小学生全部参与、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的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机制。
 
  三是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指导中小学校将研学实践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调整和补充研学实践教育师资队伍,提高中小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组织能力。
 
  编制“全域研学”发展规划
 
  一是进一步摸清“家底”,深入评估凉山州可供开发的自然、人文等研学资源,特别是把在脱贫攻坚中打造的各类现代农业园、产业园、科技园等,作为重点的研学资源,从课程设计的角度进行整合和包装,丰富业态,增加效益。
 
  二是按照“重特色、创品牌”的思路,编制凉山州“全域研学”发展规划,明确“全域研学”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并把“全域研学”发展纳入凉山州“十四五”发展规划中。
 
  三是注重发挥“全域研学”对“全域旅游”的促进作用。在已有的凉山州全域旅游规划、凉山州“一核五区三带”文旅发展布局中,突出研学旅游板块,合理布局研学基地、研学营地和旅游景区(点),打造特色研学旅行目的地,助力凉山州全域旅游提档升级。
 
  四是利用西昌市、布拖县纳入全省首批研学实践教育试点单位的契机,根据试点工作进度,做好主题宣传工作,为后期吸引外地中小学生到凉山州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建立研学实践教育规范化实施体系
 
  一是推进凉山州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建设,可在西昌市和布拖县选取部分中小学校试点,联合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等力量,搭建县域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开发团队,结合彝区中小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推进研学实践校本课程开发。
 
  二是建立研学实践教育科学评价体系。把全州各中小学校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度中小学校素质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从组织保障、课程开发、活动参与、物化成果、获奖评优等方面进行评估。
 
  三是加强研学实践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研学实践指导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分阶段、分层次地组织专兼职研学实践指导教师到四川省研学实践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进修培训。
 
  建立研学实践教育资金保障机制
 
  考虑到公益性原则是研学实践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建议多渠道多元化解决资金保障问题。
 
  一是设立凉山州研学实践教育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凉山州推进“全域研学”。
 
  二是充分利用好中央彩票公益金,建立贫困生研学基金,将资金分配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所在学校,专款专用。
 
  三是完善社会资本引入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产业主体参与到研学课程开发、研学基地(营地)建设和营运中来,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主题线路,为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提供全方位服务。  
 
  责任编辑:王美裕

上一篇:四川将推出一批地学研学旅行实践示范基地及精品线路,快来报名吧!
下一篇:四川省教育厅等10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川教﹝2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