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学旅行 > 列表

夹江年画、手工造纸 国家级非遗引来研学旅游热

2020-12-07 14:25:26   来源:《蜀韵文旅》/文旅网     作者:瞿家河 

  在乐山,有句名谚:“乐山一尊佛,夹江一张纸。”佛,是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纸,则是流传千年的“夹江纸”。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康乾时期成为“贡纸”和“文闱卷纸”。至今,夹江纸仍然完整地保留了“蔡侯”造纸技术,从原料采集、辅料备制,到抄捞成纸,共有15个环节,72道工序,用料讲究,生产工艺复杂,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2006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国庆假期,夹江千佛岩禅意小镇人头攒动,手工造纸沉浸式体验区早已被一群中小学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同学们正在仔细聆听讲解员阿姨讲解手工造纸的二十一道工序。来自夹江二小的一位同学说:“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对夹江手工造纸这一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到每一张纸的来之不易,凝聚着造纸人的智慧与辛劳,所以要节约用纸。”
  中国书画纸之乡一张纸传承千年
  夹江手工造纸历史悠久、名扬海外。据史志记载,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康乾时期成为“贡纸”和“文闱卷纸”。至今,夹江纸仍然完整地保留了“蔡侯”造纸技术,按照明代《天工开物》所载的工序生产,从原料采集、辅料备制,到抄捞成纸,共有15个环节,72道工序,用料讲究,生产工艺复杂。
  为寻得一张好纸,20世纪40年代初,国画大师张大千两次来到夹江马村“寻纸”,与造纸户石子清共同研制出著名的“蜀笺”、“莲花笺”大风堂专用书画纸。带着夹江纸,张大千远赴甘肃敦煌,带领他的画友、学生,对敦煌的古代壁画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大规模临摹工作,共临摹了南北朝、唐、五代绘画作品276件。
  夹江书画纸质地绵韧、丝路清晰、光洁细腻、拉力特强、浸润自如,深受书画家们青睐。作为传统书画纸重要产地,数百年前,夹江仅石堰村就有上百家造纸坊。到1945年,夹江全县从事手工纸生产的人口超过60%,年产量达8000余吨。
  2006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文化部授予夹江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画纸之乡”称号。
  2009年,夹江县成功申报为“中国书画纸之乡”。今年10月15日,夹江县通过“中国书画纸之乡”专家组复评。
  古法造纸吸睛全球夹江研学旅游受热捧
  “一张纸”让青衣江畔的夹江县声名大噪。今年10月21日,在乐山举办的2020世界研学旅游大会上,夹江更是因古法造纸研学旅行线路吸睛全球。
  抗战时期,夹江成为大后方纸张的重要产地。在这一时期,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先后两次到夹江马村大槽户石子清、石国良家,一同研制新纸。试纸成功,与安徽泾县宣纸并称“国之二宝”。其寓居之处名为大千纸坊,至今保留完好并成为研学旅游线路上的重要一站。
  大千纸故里,是夹江手工造纸研学旅游的其中一环,其两端分别为大千纸坊、状元纸坊,这是夹江县依托其千年竹纸生产技艺,推出的体验古法手工造纸的研学旅行线路。2020世界研学旅游大会期间,这条特色研学旅行线路吸引了不少“大咖”前来考察。
  两大国家级非遗赋能研学旅游融入巴蜀文旅走廊
  在夹江这条极具含金量的线路上,还设置了体验性极强的课程——夹江年画的体验课程。夹江年画是一种传统的木版年画,与绵竹年画、梁平木版年画并称“四川三大年画”,于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望未来,早在今年7月24日,夹江县委在十四届十一次全会上,已经提出了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研学旅游重点县的战略目标。
  “下一步,夹江将立足于‘佛、堰、纸、画、茶’,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学基地,推进研学内容系统化、系列化、数字化、产品化发展,更好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供优秀文化研学产品。”夹江县文体旅游局局长王海燕表示,夹江将主动融入巴蜀文化研学旅游线路,与成渝文化旅游研究机构合作、交流,常态化举办特色文化活动,不断开发有夹江特色的研学产品,成为有重要影响力和显着吸引力的文化研学基地。

上一篇:研学实践的四川探索
下一篇:四川将推出一批地学研学旅行实践示范基地及精品线路,快来报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