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列表

阿坝州茂县竹包村

2020-11-13 10:33:49   来源:川报观察     作者: 

  春天,走进茂县土门镇竹包村,一条条整洁的村道井然有序,道路两旁的月季吐露着粉红的花蕊,阵阵清香扑面而来;田地里,一片片油绿茂盛的蔬菜长势喜人,农户们正在阳光下除草、灌溉,幸福的欢笑声充满村庄。
 
  2014年,竹包村被评为贫困村,通过帮扶力量的不断“输血”和村民的奋发“造血”,2017年该村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如何在脱贫后,稳稳守住脱贫攻坚的成果、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石,成为了竹包村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自2018年以来,竹包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尝试,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符合村情的发展之路,为该村经济长效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因地制宜”打造三大产业片区
 
  “我以前种植的青脆李结果率不高,品相和口感也比较一般”,村民任万荣在2018年以前种植了3亩青脆李,但因收成不好,每年的收益都不太理想。
 
  “在驻村工作中,我们发现像任万荣这种情况的村民并不占少数,很多村民盲目跟风种植‘茂县李’和‘茂汶苹果’,最终导致我们村整体的产业发展态势低迷。”竹包村第一书记许晓林告诉记者,由于竹包村海拔较低、气候湿热、昼夜温差不大、夏季降水过多,不利于“茂县李”、“茂汶苹果”等茂县特色农产品种植;另外,竹包村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平整土地较少,耕地分布零散,不适宜规模化种植。
 
  为成功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从2019年开始竹包村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方协调、整合各类项目建设、多次召开户主会议,同时借助省档案局援助的25万元扶贫资金对该村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最终形成了以苦地坪蔬菜种植,许家山、竹包头优质枇杷果园,山后、小沟特色大红袍种植为区分的河坝蔬菜、半山水果、高山花椒的三大产业片区。
 
  “我家的3亩地里,现在全都种上了枇杷,去年一共收获了5000斤,卖了10000元左右。”任万荣说,同一块土地改种枇杷后,收益比原来多了近一半。
 
  截止2020年3月竹包村共计淘汰种植“青红脆李”300余亩,新种“五星枇杷”、“茂汶大红袍花椒”7000余株。
 
  “三项重点工程”发展产业新模式
 
  “在成功调整产业结构后,我们发现虽然枇杷、猕猴桃适宜在村内种植,但是它们的种植周期均为3年,种植户无法在短期内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这一定程度影响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商议,许晓林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决定将竹包村的产业发展模式规划为“三项重点工程”,做到“林下有鸡、林下有菜、林下有药”,让种植户在每个阶段都能获得收益。
 
  “我们的第一项工程是成立‘羌佳三合’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充分调动空闲圈舍、土地、林地及蜂桶等闲置资源,组织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土鸡和中锋养殖。采取合作社制定生产标准,农户分散种养殖,合作社再统一回购、加工、包装、销售的方式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许晓林说,目前合作社已组织41户农户参与生态鸡养殖(其中贫困户15户),50户农户参与中蜂养殖(其中贫困户12户),土鸡养殖规模初步达到5000只,年产蛋约5万枚,中蜂养殖规模700桶,年产蜂蜜约1万余斤。
 
  “去年,我向村委会申请代养了300只土鸡,现在每天都能收近100个鸡蛋,这样的模式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不用承担鸡生病和死亡带来的风险,另外也不用愁鸡蛋的销路。”村民杨光莉激动地告诉记者。
 
  “第二项工程是以村委会为主体,与多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采取公司定数量、村委会管质量、种养殖户计划产量的方式在林下分区域开展土豆、大葱、蒜苗、黄豆等蔬菜种植,最终通过乡镇物流将农产品运送至合作公司的食堂;第三项工程是鼓励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种植户在林下套种‘重楼’、‘大黄’、‘白芨’等中药材,进一步提高土地种植效益。”许晓林告诉记者,现在竹包村的“三项重点工程”已初步取得成效,接下来还要继续总结经验,改进发展模式,为竹包村建立起长效发展机制。
 
  “村民积分制管理”助力乡村振兴
 
  “因为义务参加了村里的公益活动,还有环境卫生搞得好,我上季度的积分有65分,在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了一袋洗衣粉和一提卷纸。”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刚从超市出来的村民王生翠,她说现在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卫生好了,邻里之间的关系和谐了,全村的风气也变好了。
 
  为引导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村风、民风,共同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2019年,竹包村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共同推行实施了“村民积分制”管理办法,将学习培训、勤劳致富、孝老爱亲、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环境卫生、团结和睦、参与公益等八个方面纳入考评内容,明确了积分细则,建立了科学考评体系,正式实施积分制管理新模式。
 
  “我们按照一户一档建立积分台账,每季度组织考评组和村两委进行评议,并将积分情况在公示栏公示。村民根据季度评分,可以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年终,对每户的积分进行累加,积分靠前的村民应作为评先评优的推荐对象,并优先享受各类优惠政策和村级激励措施。”许晓林说,在积分管理制引导下,村民参与建设的热情越来越高,不仅村民得到了实惠,也为进一步提升村风民风积蓄了能量。
 
  2019年,竹包村全村161户村民在超市兑换了价值24000余元的生活用品,同年该村获得了中央农办、司法部、农业部、中宣办等6部委联合表彰的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脱贫摘帽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开启新生活、实现新成就的起点,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聚,乡村振兴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广大农村将会变得越来越美丽宜居。  
 
  责任编辑:袁福明

上一篇:凉山州会理县金玉村
下一篇:发展特色文旅小镇 避免走入三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