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攻略 > 列表

马湖之美 怎能一下子说完

2019-11-12 14:46:20   来源:文旅杂志     作者:杨庆珍 

  马湖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境内,地处凉山州东大门、金沙江下游左岸,是四川省第三大高山深水湖泊,与邛海、泸沽湖齐名,被誉为“凉山州的翡翠”,又名龙湖、龙马湖。长久以来的彝汉交融构成丰饶多姿的地域文化,共同成就了马湖独特的风情。
  马湖是神的一滴清泪
 
  2017年暮春,我曾参加四川省散文学会组织的雷波县采风行,深入马湖,那神奇莹澈的海子,完全原生态的葱茏植被,未经任何粉饰、雕琢,美得自然质朴,让我从此刻骨铭心。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冥冥之中,我听到一个声音一直在呼唤我。
 
  想象一下,每日推窗见湖,晴朗时水光潋滟,灿蓝醉人;雨雾中空濛湿润,云烟迷蒙。季节推移,马湖也在时时变幻它的美:春有野桃照水,山明水秀;夏有绿荫匝地,遍地清凉;秋有黄叶飘飞,层林尽染;冬有白雪飞舞,沉静肃穆。
 
  这片高山深水湖泊,恍若奇迹。澄澈的湖水、葱茏的植被、秀美的峰峦与马湖周边的溶洞、天坑、峡谷构成殊胜的地貌,也因此,早在2008年12月,马湖就被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为凉山州第一处省级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公园面积49.3平方公里,公园内地质遗迹丰富,素有“亚热带植物基因库”之称。
 
  马湖是四川第三大高山深水湖泊。马湖的卫星影像,平面形态好似一个头北尾南、背西面东的海马。马湖左岸(西岸)一巨型礁石伸入湖中,被称为“海马石”,传说中龙马交欢,后产下一匹雪亮的白龙马,马儿在此跃入湖中,礁石上尚留有深浅不一的马蹄印,很神奇。
 
  2019年夏天,我接待了来自成都的几位艺术家、文化学者。在马湖右岸(东岸)的“双海包”,大家停下脚步,观赏湖光山色。碧蓝的湖水泛着粼粼微波,岸边堆陈着大量巨型的黄色、白色、灰色玄武岩
  和石灰岩,怪石嶙峋,参差交错,均静默地裸露于蓝天下,无言地构成一种诗意。沧海桑田,数万年、数亿年,也可以在弹指之间。在这片山水面前,人显得微小渺茫。大家伫立湖岸,静静的,谁也说不出话来。同行的一位诗人忽然说:“马湖,是神的一滴清泪。”
 
  回成都后,诗人数夜难寐,用他的话说:“我对马湖的爱是一种纯粹的爱。马湖日夜折磨着我,让我九死一生。”后来,他创作了诗歌《马湖:水的乌托邦》,摘录片段如下:
 
  当高原醒来,我不再纠结
 
  是天空擦亮了马湖
 
  还是马湖擦亮了天空
 
  不再纠结一泓湖水
 
  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
 
  是环肥,还是燕瘦
 
  马湖,存在着
 
  赋予一方水土以神性
 
  可以吃的马湖
 
  马湖物产丰富,餐桌上的美味跟窗外的风景一样,随季节呈现不同风味。春天,野蕨菜、折耳根、刺龙芽、香椿芽等各色野菜次第上市,桌上春意盎然,食之口颊生香;夏天的红烧鱼、烤乳猪、烤羊,是
  浓墨重彩的华章,游客来此消夏,在摄氏22度的夏天,啤酒、音乐与美食相佐,往往乐而忘返;秋冬季节,羊肉汤锅浓香飘溢,白雾腾腾,在安抚肠胃的同时,也诠释着岁月静好的意味。
 
  马湖的美食,灵魂在于一个字:“鲜”。
 
  最具代表性的“鲜”,当属马湖莼菜。“没吃过莼菜,等于没到过马湖!”马湖人对莼菜引以为豪。莼菜、鲶鱼、筇竹笋、春茶、虫草、天麻,号称“马湖六宝”,其中莼菜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莼菜是睡莲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也叫水莲、马蹄菜,它对水质要求极高,只有在极端清澈的水域环境才能成活,稍有浑浊或污染便会死去,是植物系的“小仙女”。
 
  一桌“莼菜宴”有:尖椒莼菜、滑蛋莼菜、火腿莼菜、鱼片莼菜、珍珠丸子莼菜汤……色泽鲜亮,绿肥红瘦,让人胃口大开。入嘴清香滑爽,鲜美无边,凭借尖椒的一抹微辣,味蕾仿佛绽开了花。颜值最高的是豆腐莼菜汤,大碗奶白的汤,雪白的豆腐与葱绿的莼菜相互映衬,点缀几朵葱花,一行白鹭上青天,恍然置身湖光山色,雾岚升腾,缠绵悱恻。
 
  最绝妙的是莼菜粥,雪白的粥熬煮得稠而不粘,碧绿的莼菜圆润剔透,宛如白雪中的点点新绿,极具审美性。食之,软糯稠滑,清香甘美,与其说是粥,不如说是温香软玉。《山家清供》这本书里,写到一样时鲜菜,“傍林鲜”,就在林子边上挖一个土灶,燃起竹叶笋壳,烹煮刚挖的嫩笋。这“傍林鲜”和打鱼人、采菌人的思路是一样的,刚挖的笋、现打的鱼、才采的菌,都还带着露水,魂灵儿都还在,立刻煮起来,味道当然最鲜美。因此,我给马湖莼菜取了个别名:“傍湖鲜”。
 
  在马湖感受彝汉文化
 
  2011年,雷波县申报的“孟获故里”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然而在孟获故里的雷波,人们对这个精彩的故事似乎不以为然,因为故事并非历史。
 
  人们敬重孟获,是因为孟获开启了彝汉团结融合的篇章。彝汉文化交融也正是马湖的魅力所在,这里处处有民族文化交融的烙印与彝汉和睦相处的气息。文化的彼此渗透,令此地的民族风情浓郁淳厚。其中,彝族火把节最能体现彝汉文化的交融。
 
  “来,鲜红的火把举起来,让我们一起点燃丰收的希望,一起祈祷幸福美满的生活!”适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是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度假村的院坝里架起了干柴垛,篝火熊熊,火光映得每个人脸膛发亮。主持人穿着彝装,能说会唱,一会儿说彝语,一会儿讲汉语,喇叭里的彝族祝酒歌播放得很大声,“孜莫格尼”的问候声此起彼伏,四周吵吵嚷嚷的。在主持雷波人的激情煽动下,很多游客纷纷解囊,去门口买来火把,一起在坝子里点燃,并以篝火为中心,围成圆圈,奔跑起来。
  火把在燃烧,舞台上,彝族歌舞秀开始了。不得不说,彝人天生好嗓子,每个彝人似乎都能唱、都爱唱,饭桌上往往张口就来。跳舞也是表情达意的媒介,彝族“达体舞”简单易学,“达体”意为“跺脚”,这种舞热烈欢快,带动性很强,有人在台上领舞,台下越来越多的游客加入其中,在火堆旁载歌载舞,场面颇为热闹。
 
  后来,一个彝族小伙抱着月琴走上舞台,有些羞涩,模样也长得小清新,大约是初次露脸。他唱的是一支现代彝族民歌,叫《凉山谣》:
 
  我家的门前有条江
 
  它的名字叫做金沙江
 
  我家的屋后有座山
 
  它的名字叫做大凉山
 
  白云是我们的白色披毡
 
  森林是我们的纯洁衣裳
 
  我们在这里播种爱情
 
  我们在这里守候希望……
 
  歌词里夹杂着彝汉双语,旋律很纯粹干净,月琴的伴奏亦简单质朴,简朴里有一种直击心灵的力量。
 
  篝火依然熊熊,火把还在眼前跳跃。抬眼望去,火焰在湖水上投射出奇妙的光影,恰在此时,一轮皓月当空,满天群星灿烂,此情此景,简直如梦如幻。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大门的马湖,水火阴阳调和,平安和乐,一切都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之势。

责任编辑:常燕丽

上一篇:四川赏秋“地图”上线 助你捕捉最美秋色
下一篇:伟人故里 打开门户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