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播报 > 列表

羌寨:一位摄影师的人类学情怀

2019-07-05 11:26:40   来源:文旅杂志     作者:席永君 

    摄影人不像作家。作家可以在自己的书房,一边 喝咖啡,一边创作;灵感来时,他甚至在洗手间也能 写上一段精彩的句子。而摄影人必须坚定地、义无反 顾地走出书房,走出客厅,走向丰饶或贫瘠的大地、 丰收或荒凉的田野、炊烟袅袅的村庄、繁华的城市、 车水马龙的街道……
    作为摄影人,徐献一直天命般地实践着“行万里路” 的古训。而且,他甚至走得更远,从喧嚣的汉地一直 深入寂静的羌区。每次都是一个人上路,每次都开着 那辆Jeep,从成都到阿坝州羌人的主要聚居地——汶 川、理县和茂县。
    阿坝州地广人稀,面积八万多平方公里,是成都 的七倍;而人口却不足百万,只有成都的十四分之一。 徐献熟悉那里的河流与山川,草木与四季。他是有心人。 为了有计划地拍摄羌族,他选择了中国四个羌族聚居 县之一的汶川作为主要拍摄地,又以汶川龙溪乡作为 主要拍摄点。这样一来,从拍摄之初,“羌寨”作为 影像人类学的概念便自然生成了。
    作为摄影人,徐献的心中有两位偶像:一位是庄 学本(1909-1984),一位是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1876-1964)。前者是中国影像人类学的拓 荒者、纪实摄影大师,后者是被摄影界奉为“使用镜 头的巴尔扎克”的德国杰出影像人类学大师、二十世 纪的见证者。
    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拍摄“羌寨”之初, 徐献便决心以两位中外纪实摄影大师为榜样,开始自 己的“羌寨”拍摄之旅。他深知大师之路不可重复。 二十一世纪的羌寨,既不是桑德当年拍摄的故乡威斯 特伍德(Westerwald),也不是庄学本上世纪三四十 年代拍摄的“边地民族”,那时的风貌早已不复存在。

布瓦寨
    庄学本的十年考察,穿越了四川、云南、甘肃、 青海四省的广大地区。徐献则希望自己用十年时间, 深入一个地方,只拍摄一个民族——羌族。一个人的 一生能有多少个十年啊!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怎样 的勇气?我在想,如果让我做出这样的决定,我的两 鬓或许马上就会华发顿生。
    就这样,从2001年1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徐 献“带着相机进入了地处大山深处的理县蒲溪羌寨, 不经意间叩开了那片古老的土地”。十多年来,徐献 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几乎有些固执地一直把镜头对准 羌寨,努力实践自己对影像人类学的理解。他在《拍 摄手记》中写道:“我试图通过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原 生态羌区的影像纪录,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古老民族灿烂的文明。通过一个个朴实羌民的形象,展现现实 场景中羌人朴实勤劳的风采。”
    作为多神崇拜的边地民族,从三千年前逐水草而 栖,到如今依山谷而居,羌人的生活无疑是朴素的、 寂静的,同时也是欢乐的:那温暖的火塘,那细腻的 羌绣,那力与美的“布兹拉”(羊皮鼓舞),那将神性 植入日常生活的释比……
    多年来在羌区,为了让自己的影像尽可能具有艺 术与人类学的双重价值,徐献的镜头一直穿越在不同 年龄、不同身份与不同性格的羌人之中:绣制羌绣的 妇女,上学的孩童,在田间劳动的青年,安享晚年的 老人,直通神灵的释比……他的镜头渐渐地攫取到了 同一血源里所蕴藏着的精神内涵。那一副副看似不一 样的面孔、不一样的眼神、不一样的照相姿势和不一 样的画面构图,呈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我们看到,在徐献的羌寨影像系列作品中,有部 分家庭合影,甚至是一个村庄人数众多的村民合影。 这些犹如交响曲的合影,对于经历了2008年“5.12 汶川大地震”的羌人,尤为珍贵。

    当然,这种拍摄手法,并非徐献首创。那是桑德 开创的全新肖像摄影方式。这一摄影方式早在当年对故乡威斯特伍德村民的拍摄中,这位“使用镜头的巴 尔扎克”就应用了。“我在多年的羌地拍摄生涯中, 其中部分影像也采用了这种仪式般的拍摄方式,对羌 族家庭做了人文式的拍摄。这种拍摄方式对我而言是 发自内心的尊重,尊重被拍摄的羌族朋友,就需要用 一种仪式般的礼仪去记录他们。”徐献这样解释他的 拍摄手法。可以说,徐献在羌区的影像实践,正是他 向桑德与庄学本两位大师的回眸与致敬。

徐 献   一位长期行走于中国西部、关注西部人文的摄影师。作 品曾先后刊载于《中国国家地理》《华夏人文地理》《文明》 《中国探险》《西南航空》《四川画报》《中国民族》等杂志。 2008年,举办个展《羌地绝影》;2009年,荣获四川省年 度摄影人物奖;2009年10月,摄影作品《羌寨》荣获四川 省第十四届摄影艺术展览金奖;2009 年,《羌寨》系列作品 获得四川省第六届“巴蜀文艺奖”摄影奖;2010 年,被四川 省摄影家协会、四川新闻摄影协会、四川蜀蓉摄影家协会授予 2009—2010 年度四川摄影“十杰”称号;2012 年,作品入 选首届《灵光 6+6》成都当代摄影艺术展览;2012 年,作品 入选《光圈》摄影作品展览。
    作为摄影人,十多年来,徐献把自己的创作激情 和对摄影的热爱全部献给了“云朵上的民族”——羌族。 如今,他仍然在路上。我不知道他还将遭遇怎样的风景, 感受怎样的人文,将为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作为徐 献多年的朋友,我深信,他未来的影像会同样精彩。
 
责任编辑:李磊

上一篇:2019四川文旅创新发展峰会将于明日召开
下一篇:2019中国(成都)旅游景区创新发展博览会在成都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