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攻略 > 列表

国宝大熊猫 四川一张闪亮的名片

2020-12-08 17:05:00   来源:蜀韵文旅/文旅网     作者:也先 

  在我们居住的这颗蓝色星球上,有一种憨态可掬的动物已生存了至少800万年,堪称“活化石”。从它被人类发现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世界的宠儿,引发了人们半个多世纪的疯狂追逐。这个深山中的精灵,就是大熊猫。
 
  大熊猫既是远古自然与地理的见证,更是生命的传承与历史的文化。它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和“外交使者”,也是四川最亮丽的一张宣传名片。
 
  作为大熊猫的故乡,我省对大熊猫这一世界级稀有品牌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发掘运用。今天,以大熊猫为主角,打好大熊猫文化牌,正在为促进四川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劲动能。
 
  “国礼”大熊猫走向世界的“最萌外交官”
 
  自1869年4月1日,大熊猫被法国传教士、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四川穆坪地区(今雅安宝兴)发现并记录以来,便引发了“神秘的70年淘宝史”。从山中隐士到昔日的“国礼”,再到今天的“最萌外交官”,大熊猫成了全世界一个最耀眼的“明星”。
 
  1957年,象征着和平友好的大熊猫“平平”“碛碛”被送到了苏联莫斯科国家动物园。它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对走出国门的“国礼”大熊猫。5月18日,两只大熊猫抵达莫斯科动物园。半年后,动物园认为两只大熊猫都是雄兽(其实,“碛碛”是雌兽),“碛碛”被送回,与“安安”(原籍四川省宝兴县)调换。“碛碛”于1958年1月回到北京动物园。
 
  1958年春夏之际,奥地利动物商海尼·德默以3只长颈鹿、2只犀牛以及河马、斑马等动物与北京动物园交换一只大熊猫,而被选中的正是大熊猫“碛碛”。
 
  于是,“碛碛”的名字变成了“姬姬”,它再次踏上了异域之旅(此后,中国政府明令禁止买卖或交换大熊猫),途经苏联、德国、丹麦。1958年9月26日,“姬姬”正式入住伦敦动物园。
 
  1961年,“姬姬”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会徽上大熊猫图案的原型,至今地球上依然飘扬着“熊猫之旗”。当时有评论家说:“黑白二色的大熊猫,是上帝精心设计的卡通形象,我们抄袭了上帝的杰作——仅此而已。”
 
  从1957年到1982年,国家先后从宝兴县调走野生大熊猫130只,其中17只作为“国礼”赠送给苏联、西德和朝鲜、美国、日本、法国、墨西哥、英国8个国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共送出“国礼”大熊猫24只,除宝兴县的17只外,雅安市天全县也送出“国礼”大熊猫1只。18只雅安籍大熊猫作为“国礼”,肩负“大熊猫外交”的重大使命,离开家乡的大山,漂洋过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敲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
 
  多年来,大熊猫作为和平、亲善、快乐的形象,承载着中国人民“和平共处”“命运共生”的理念,成为超越国别、种族,被全球广泛接受和欢迎、代表中国的最佳“外交使者”。
 
  据调查,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第一就是“大熊猫”。大熊猫已然成为最具辨识度的中国文化符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了精神共识。
 
  大熊猫作为我国独有的物种,大多数生长在四川,四川是名副其实的大熊猫家园。因此,它更是四川一张闪亮的名片。
  亲和友善坚韧大熊猫形象深入人心
 
  大熊猫从发现之初,就一直被全世界所关注。大熊猫憨态可掬的美好形象无人不喜,无人不爱。这种独有的形象背后,其实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和”与“善”的文化,在大熊猫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大熊猫文化研究学者孙前说:“大熊猫文化的核心内涵,是物竞天择、和谐共荣、友善包容。”同样对大熊猫文化有研究的学者谭楷认为:“大熊猫蕴含独有的科学、美学、文化、生态价值,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一个‘善’字,大熊猫文化是一种真善美的综合体。我们借助大熊猫传递的‘和善坚韧’,是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一部分。”北京大学教授李玮认为:“亲和友善的大熊猫,已经成为最具辨识度的中国文化符号。”
 
  大熊猫的独特形象和文化体现,在外国人心中也扎下了根。泰中友好协会会长、泰国前副总理功·塔帕朗西说,“大熊猫形象深入人心,代表了温柔、友情和礼貌。”
 
  不仅如此,大熊猫身上还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大熊猫?”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刚表示:“每一种生物都有它所寻求的最适合环境,而只有中国,只有四川,优良的自然生态成了大熊猫生存的天堂。”保护大熊猫的生存空间,其实也是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这一点上来说,大熊猫能激发人类的生态环保意识,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大熊猫身上一黑一白两种颜色,犹如中国一阴一阳平衡的自然生态观。著名作家阿来说:“这也时刻提醒我们,要让自然、气候、人文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让大熊猫在这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更好地繁衍。总而言之,我们要珍爱自然。”
 
  打好熊猫文化牌绘就一幅文旅图
 
  2019年底,“大熊猫”文旅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成都市召开,大会发布了《“大熊猫”文旅发展联盟宣言》。
 
  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讲好大熊猫故事,弘扬大熊猫文化,发展大熊猫产业,整体策划“走进大熊猫”“创意大熊猫”“传播大熊猫”等系统文旅活动,大力培育“大熊猫+”文化品牌体系,充分展示四川和中国的美好形象,需要打好大熊猫文化的“三张牌”。
 
  大熊猫文化“王牌”塑造能够代表四川甚至中国的大熊猫形象IP,是大熊猫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从大熊猫精神理念识别、文化视觉形象识别、文化行为识别、文化品牌传播系统等方面,设计建立大熊猫文化品牌统一识别系统和系列文化形象符号,精心设计打造大熊猫形象总IP。应当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和省内大熊猫自然保护地,围绕大熊猫“走出去、传播开、溯渊源、游四川”,做好大熊猫文化建设总策划,并制定分阶段的实施方案。统筹开展形象打造、文化传播、文旅融合、人才培育、产业扶持等工程。设立有熊猫科研、规划策划、文化传媒、旅游开发、研学旅行、实业投资等各方面人士参与的大熊猫文旅融合专家顾问团,站高谋远,支招引领,推动大熊猫文化与四川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在加强大熊猫品牌的文化内涵学术理论研究的同时,对大熊猫品牌全球推广活动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策划、培育和传播,用大熊猫文化品牌凝聚起世界大熊猫文化粉丝群,拓展四川的全球“朋友圈”,让四川文旅融合发展更具“国际范儿”,产生全球引力波。
 
  大熊猫文化“软牌”构建“大熊猫+”文化创意品牌体系,加大大熊猫文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推广,推动大熊猫品牌向文化和旅游各环节拓展和渗透,实现生产、制作、传播、营销全过程融合。加强大熊猫相关学科、专业和智库建设,开展跨学科研究,培养造就一支产业发展急需的大熊猫文化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建立省级大熊猫研究院,深化大熊猫繁育保护生物学研究和大熊猫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经济融合研究。全面推动大熊猫文化符号与四川特色林、农、畜及相应手工业和生态服务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川剧、川灯、川景、川菜、川茶、川酒等走出去,创立一批高品质的生态产品与旗舰品牌。整合大熊猫品牌资源,定期举办“中国(四川)国际熊猫节”,展示四川优秀生态文化资源,扩大四川美誉度,将其打造成在全国、全世界均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旅游、经贸交流国际平台。设置国际生态文化建设“熊猫奖”,推出在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公司及团体机构,增强全世界、全社会对大熊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大熊猫文化“硬牌”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争取启动建设大熊猫文化主题公园、大熊猫文旅融合特色小镇。在国家公园的每个县规划建设入口社区;在成都等市(州)主城区、县城精心规划、合理布局,高品位建设大熊猫形象标识、熊猫标志性设施(广场、大厦、雕塑);规划、推进熊猫特色旅游线路、竹林景观与大熊猫文化基地、生态教育和科普体验博物场馆建设,开发推出大熊猫研学旅行线路;整合打造具有浓郁熊猫文化和风情的湖泊、山体、道路。开发推出一批轻奢化、珍藏型熊猫文创产品,努力实现“一县一品”,推动熊猫文化与文旅产业的有机结合。
 
  过去的151年,大熊猫主要完成了从“生物熊猫”到“外交熊猫”“文化熊猫”的演变,今后的任务是着重推进“生物熊猫”成为“文化熊猫”“经济熊猫”。“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作为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来川旅游。
 
  展现四川文旅魅力,未来,大熊猫还将承载更多。  
 
  责任编辑:王美裕

上一篇:关于大熊猫 很多人不知道的冷知识
下一篇:看大熊猫 这些景区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