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巴蜀文化 > 列表

从高塔诗意到人间烟火 ——骆平新作《野芙蓉》中的高校情怀

2022-12-06 22:03:51   来源:四川文化和旅游网     作者: 

  象牙塔是一个既有当代性,又有主体性的议题,是考察当下创作与文学传统乃至文化传统关系的极佳对象。高校元素贯穿了骆平的创作历程,从“高校三部曲”:《红城》《绿扉》《蓝桥》起,骆平便致力于讲述高校故事,而在新作《野芙蓉》中,骆平继续挖掘高校内涵,呈现出了高校生活的全息影像。
 
  2022年12月5日,由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校园主题文学创作暨骆平作品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学术界、评论界、出版界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研讨会分为两场主题发言,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大家展开学术切磋,抵掌而谈,深度研讨了骆平作品中的学术气息与高校情怀。
 
  研讨会上,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副书记、校社科联主席衡彤致欢迎辞,她指出:
 
  本次会议将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尤其是聚焦川派评论建设主题月谈会“校园主题文学创作暨骆平作品”进行研讨。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委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委员廖奔指出:作为作家的骆平在大学里发起了一个隐秘的角落,记录了狮子山这个既幽闭又宏大的场景上的点滴心灵感应。这本书的审美谱系包括高校和成都两个支点,书中有历史和现在、世界和内心、个体审美和共同抒情。高校题材为该书增添了底蕴和历史感,而城市话语又为小说平添了想象力和质感。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曹顺庆认为:创作与高校的结合,在中国文学史上古已有之,包括孔子、鲁迅、闻一多等,大学里走出来的作家能兼顾作品的深刻性和知识广度。骆平是大学培养作家的显著现象。未来我们要让中国文学走向国际!
 
  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原党委宣传部部长蒋晓丽表示:在十七年以前我认识骆平后便特别关注她,仿佛在她身上我又想起了青年、少年时曾做过的文学梦。骆平身上体现了女作家的坚守与兼顾——她是笔耕不辍的作家、潜心专研的学者、教书育人的老师、负重前行的管理者、大女主、好母亲,正是这些多元化的角色都集中在她身上形成了张力和冲突,使她有着既独特又丰富、既感性又理性、既纯粹又复杂的人生。
 
  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评议道:骆平的校园题材写作三部曲,既找寻了学术这个特别生态,又呈现出社会驳杂的现实,四川故事、中国故事、时代喧哗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野芙蓉》是庸常与诗意的交汇与碰撞,这种兼具个体审美特质与抒情共同体建构的创作旨趣,必将在高校文学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研讨会上,六大鲁奖获得者齐亮相。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获得者刘大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获得者何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获得者杨庆祥,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当代》副主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获得者石一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获得者张莉等六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均出席了研讨会。
 
  一、回归象牙塔,抒写高校情
 
  《野芙蓉》连缀了高校与市井,更加立体地呈现了真实的高校生活,让人回到了象牙塔的纯净与美好。而骆平不愿仅仅沉浸在幻想的泡沫里,而是揭露了知识分子困境和无奈,戳破了象牙塔的幻象,勇敢直面真实的高校人生。这样的写作方法极大地拓宽了作品维度、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第一场主题发言由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青年长江学者周维东主持。
 
  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获得者刘大先作了《小世界中玻璃城》的演讲。他说,以校园切片为主体的作品中,融合时代观察与学院派写作的成果并不多。骆平的作品将爱情、婚姻、家庭和个人事业作为主旨,超越了欲望和神性,将投射性的爱转化为融汇式的爱,是一部“后青春期的带有青春色彩的写作”,是“颇具古典色彩的浪漫主义之作”。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获得者何平作了《狮子山上的大学往事》的演讲。何平提到,该书通过交叉叙事对话,寻找并不断矫正亲密关系,校园景观上呈现出万物葳蕤,情节跌宕中铺陈出沉静和解。这是一部“两代人对话的青春之书”,也是“不断定义青春和爱的校园文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获得者杨庆祥在演讲《心灵回溯与成长之难》中指出,《野芙蓉》的角色性格鲜明,语言准确细腻,可读性很强。骆平敏锐地捕捉城市生活的细节,无论是狮子山的鸣笛声、还是教案上的油渍、又或是伶俐的成都方言,都浸润着生活智慧和校园美学,增强了其作品的朴实性与感染力。这部作品是“社会性成长内化为个人化的觉知”,值得进行影视化的改编。
 
  《十月》执行主编季亚娅作了《学院题材里的“狮子山下”》的主题宣讲,认为这部作品通过校园平行故事,通过清丽典雅的语言,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幽深和青春成长的母题,使人物和故事都抵御世俗、抵御功利、充满洁净。
 
  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当代》副主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获得者石一枫谈了《论骆平的小说创作》,指出学院派文学写作往往透露着高度提纯、略显夸张、淡淡讽刺、卓尔不群的特点,但是骆平作品的可贵之处是跳出了这个模态,通过客观记录日常生活,把大学象牙塔中的知识分子还原成了市井中血肉饱满的人,特别有生活质感。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李怡的演讲以《成长蒙太奇》为题。李怡认为,骆平的作品是在“细微处见宏大”,骆平将自我生活经历和创作实践深深扎根于校园生活之中,观察很敏锐、传递很生动、故事很具画面感,回归了校园生活的本真。
 
  二、追忆先生范,灼灼求学涯
 
  《野芙蓉》深入描绘了老一辈教师的精神旨趣,在骆平笔下,70年代的大学教师简单朴素、一丝不苟、满腹经纶,讲起课来熠熠生辉。尽管故事是虚构的,但场景、记忆、风格和氛围却是切实存在过的,骆平将自己过往的学生经历、感受都凝聚到了故事中,旨在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联系起来,通过追忆前辈的高尚品格,锚定当下的现实坐标,从而为混沌的未来寻找方向。灼灼求学涯,在骆平的作品中,我们总能寻到先生的身影和心灵的慰藉。
 
  第二场主题发言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陈思广主持。
 
  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研究员艾莲谈论了《驻校作家机制与校园文学创作》,认为非职业化的驻校作家机制带来了宽松的创作心态和深厚的学术积累,骆平正是长年来创作激情不竭的代表,她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书香味”,扎实而灵动的细节开拓了校园文学新的类型。
 
  北京大学副教授、青年评论家丛治辰认为,这部作品的空间在洪雅、狮子山和欧洲之间流转,渗透着非常庞大的叙事技巧,使我们生动地看到了历史和时代的风景。作品《野芙蓉》之所以读起来有强烈的校园感,那是因为“它体现了精神的校园——那便是永远的象牙塔!”
 
  《当代文坛》杂志社社长、主编杨青在演讲《知识分子写作的困境和创新》中认为,从作者身份和内容指向来看,校园文学经历了四个阶段。骆平的作品规避了知识分子写作中人物标签化、情节奇观化、信息纪实化的问题,让校园文学回归到正常状态,展示了知识分子自爱、自尊、博爱的定力。
 
  四川省校园文学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成在演讲《阅读与中华文化传承》中表示,骆平是一位对中国当下有思考、有智慧、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学作家,她的作品注重校园内部精神性的挖掘,渗透着深深的高校情结。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白浩、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吴雪丽、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永丽、西南民族大学教师申燕、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李立、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袁昊也分别发言。
 
  三、超越学院派,品味真人生
 
  生活最好的状态,莫过于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一半诗意、一半从容。骆平既是高校生活的参与者,又是抽离在外的旁观者和讲述者,这种融合的身份视角形塑了她的创作旨趣。骆平擅写女性心理,《野芙蓉》以细腻的笔触讲述了知识女性的成长故事:初入校园,她们容易落入“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中,而当经历过知识的浸染与生活磨砺之后,终于得以与他人、世界和自身达成和解。作者细致地描述了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被打碎、重塑的过程,将其矛盾、焦虑的心理抽丝剥茧,这个过程是曲折的,也是有温度的,能够真正地帮助读者抵御现实之殇。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师大传媒学院院长、甘肃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徐兆寿以《从青春出发,到广阔之社会——骆平小说之一瞥》为题,谈到该作品的文字颇具灵性和代入感,一边是对真理的讲述与追寻,另一边是被茶米油盐淹没的日常。骆平通过《野芙蓉》的互文文本,顺理顺情地诠释了天道与伦理,已经超越了校园文学的范畴。该小说堪称一部“当代女性成长的心灵成长史”,亦是一部“人类个人情感的精神档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获得者张莉指出,骆平的文字炉火纯青,她笔下的人物开阔而多达,颇具生命能量。骆平的作品同时兼备了厚重与纯粹,她的文字间流淌着青春性的治愈和陪伴感的温暖,但作品复调的声音又更具冲击力和显示度。
 
  《当代》杂志执行主编徐晨亮在演讲《骆平小说中的“现实主义”温度与表情》中,分析了骆平作品中大量的诗歌、音乐、影视等潜文本,提到其作品的特点是情节精巧、韵涵丰富,具有温热感、体贴之心和独特发现。他还建议采用症候式读法、修复式读法来阅读骆平的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李蔚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助理张引墨也分别发言。
 
  在聆听了各位专家的精辟见解后,骆平就《野芙蓉》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体会与心路历程。在写作中,她常怀感恩之心、好奇之心、坚守之心,坚守高校情怀、地域情怀、家国情怀,深挖城市景观的维度、日常生活的维度、传统文化的维度,书写着狮子山上的校园故事。
 
  据悉,骆平新作《野芙蓉》有著名作家阿来、杨红樱,热播剧《伪装者》编剧张勇、《楚乔传》编剧陈岚、《那时花开月正圆》编剧苏晓苑,著名演员、导演欧阳奋强,著名演员雷佳音、杨童舒、岳红、林江国、朱刚日尧、胡海锋等纷纷通过微博、抖音等平台推荐。骆平的另一力作、被誉为“知识分子三部曲”之一的《半糖时刻》即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
 
  最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就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评述。李明泉指出,在意气风发地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使命任务,理应高举思想之旗、精神之旗,立德修身、崇德尚艺,沐春风而踔厉奋进,仰北斗以勇毅前行。骆平的作品《野芙蓉》深刻地体现了人民冷暖、时代担当、家国情怀,这也正是中国文化、四川文艺应传达和书写的时代精神与主流价值!
 
  骆平携《野芙蓉》深情而来,从高塔诗意到人间烟火,“和光同尘、与时舒卷”,默默扛起了时代赋予的重任。新文采彰显新担当!

上一篇:人民冷暖 时代担当 家国情怀 ——骆平新作《野芙蓉》传播的主流价值
下一篇:《四川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正式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