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观察 > 列表

四川旅规院:文旅融合的“智囊团”丨公服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展示

2022-12-29 12:01:04   来源:川观新闻     作者:边钰 

  【编者按】
 
  12月1日,在《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一周年之际,省文化和旅游厅策划推出了2022年全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优秀品牌、优秀案例、优秀团队、优秀空间)展示活动,旨在为推动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借鉴。《条例》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通过专业培训、委托培养、挂职交流、招聘选拔、定期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本期推出的四川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优秀团队——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团队,看团队在理论和实践里,如何让文旅服务的美好,穿越千山万水,抵达更多人身边。
 
  一头连着文旅服务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决策支持,一头连着四川百姓文旅服务丰富多彩的生活,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四川旅规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团队行走于理论和实践之间,通过梳理国际经验、地方典型,充分吸收与借鉴,寻求四川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权益保障的途径、方法、内容与任务,为四川文旅服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过去5年,这个五人团为省内外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文旅政策咨询服务,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旅部文化和旅游研究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全省文旅顶层规划、省级地方标准等省部级规划和科研课题。其中,参与编制的《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四川省乡镇级片区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导则》,让公共文化服务美好抵达更多人身边;同时,着眼全国战略,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长征主题国家文化公园概念、功能与文旅融合产业链构建研究”,走出红色文化发展新路。
 
  12月27日,记者联系上团队,听他们讲述“智囊团”背后的故事。
行走一线
 
  行走一线
 
  让文旅服务抵达更多人身边
 
  2021年11月,《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明确到2025年,建成网络健全、供给丰富、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公共文化设施“补短板”工程等21个工程项目,明确了“十四五”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团队调研中
 
  《规划》背后,有着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团队的身影。这则《规划》是如何成型的?又解决了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哪些难题?四川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科研所所长李树信是团队中的一员。她介绍,《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是四川第一个专门针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五年规划,这意味着,在编写《规划》时几乎无本地先例可参考。要让《规划》不成为“空中楼阁”,就需要大量调研、走访。
 
  在充分借鉴江苏、浙江、上海、湖南等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经验上,他们还赴绵阳、广元、绵竹、中江、马边、屏山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诉求,并多次召开会议,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为了让《规划》更接地气,他们还多次书面征求省级相关部门、全省21个市州、183个区县宣传和文化旅游部门建议,收集建议达150余条。
  团队调研中
 
  四川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省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张先智记得,在调研中,市州文旅部门提出“建议将公共文化机构的评估定级与免开资金挂钩,探索出台评估定级激励奖励措施,鼓励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争优创先、提质增效”“‘公共文化云’资源共享”等建议,这些意见也被他们收录,并在《规划》和《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增加“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质效与财政资金补助挂钩”“加强全省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共建共享,减少重复建设”的内容。
 
  因地制宜
 
  规范乡村文旅设施管理运营
 
  今年5月,由他们参与编制的《四川省乡镇级片区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印发,这也是四川首个指导乡村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营的规范性文件。
 
  《导则》充分吸取遂宁、南充、合江、丹巴和夹江新场镇关于山区和村级达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置标准较困难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自然条件受限制的地方可适当降低室外文化活动广场和体育场地面积的具体指标。同时,对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也提出可适当升级相关标准的要求,使得《导则》既兼顾不同地区发展实际,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又能激发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继续向前的动力。
 
  为了推动《导则》落地实施,李树信介绍,他们已在绵竹、中江、马边、威远、梓潼、平昌开展试点工作,编制片区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主客共享
 
  打造精细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团队另一张亮眼的成绩单来自于旅游公共服务研究和规划。他们曾参与四川省“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李树信提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考量也不同。以旅游公共交通为例,“十一五”“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强调旅游立体交通硬件设施建设;“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突出景区道路“最后一公里”、立体交通无缝对接;到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则强调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化、路景融合。从这些变化中,公众也可以窥见四川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变迁。
 
  今年,团队完成了《四川省旅游公共服务规范研究》标准化前置性研究课题,正在积极申报2023年省级地方标准立项。这项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推进建立主客共享、均等全域化、管理服务精细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立足国家战略
 
  让红色文化享誉全国
 
  长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巍峨丰碑,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形式。着眼全国战略,“智囊团”还开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相关研究。
 
  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年,他们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长征主题国家文化公园概念、功能与文旅融合产业链构建研究”、四川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四川长征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发展研究”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保护规划》等。从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文化挖掘、文旅融合产品打造、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李树信说,在空间格局上,他们还突出四川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都经过的省份,突出红军长征在四川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遗存分布,提出构建“一廊、两线、多区”文旅融合发展格局。同时,提出建设四渡赤水长征历史步道太平—二郎段、巧渡金沙江长征历史步道会理段、彝海结盟长征历史步道等国家级历史步道。他们还特别留心长征沿线文化资源,提出培育推出《牦牛革命》《红色丰碑》《长征组歌》《金沙江畔》《赤水河畔》等优秀文艺作品,让红色文化润物无声。

上一篇:涉深水下苦力 深入推进文旅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下一篇:“冷资源”引发“热效应” 冬游四川持续升温